引言: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近期发布了《民爆行业基础科研重点方向指南(2025年版)》 。该指南聚焦行业转型升级 ,以“优中选优、揭榜挂帅”的模式鼓励共性技术研发 ,为民爆行业未来的科技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本文旨在深度解读指南核心内容,剖析其为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助力民爆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把握创新脉搏,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发布了《民爆行业基础科研重点方向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这份纲领性文件不仅为我国民爆行业的未来科技发展擘画了清晰的蓝图,也为所有行业同仁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 。作为深耕民爆领域的一员,我们深知技术创新是驱动行业前行的根本动力。《指南》的发布,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以“优中选优、揭榜挂帅”的创新模式 ,号召全行业的优势力量,共同攻克共性技术难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迈向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的崭新时代。
本文旨在对《指南》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与解读,希望能与各位业界同仁一道,共同探讨其中蕴含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携手迎接民爆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的通知.png)
《指南》的核心导向:安全为基,智能为翼
通览《指南》全文,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大核心导向:
本质安全的提升与全链条的智能化。从起爆器材的可靠性研究到生产线的无人化改造 ,从工业炸药的性能预测到智能仓储的技术开发 ,每一个课题都紧密围绕这两大主题展开。这标志着我国民爆行业的发展思路,正在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质量效益型转变。
《指南》采用“揭榜挂帅”的项目遴选方式 ,意味着不论是民爆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还是高等院校,只要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和技术实力,均可申请 。这种英雄不问出处的开放姿态,旨在最大程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申报单位需提交详尽的项目建议书,应包括立项背景和必要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预期技术指标 、可行性分析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经费预算 、研究周期及年度计划安排 和成果形式 等十二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项目管理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接下来,我们将沿着《指南》划分的四大技术领域,逐一进行深度剖析。
一、 起爆器材相关技术:向“高可靠、高安全、新形态”迈进
起爆器材是民爆产业链的“神经末梢”,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爆破作业的成败与安全。《指南》将其置于首位,提出了四个重点研究方向,旨在解决当前起爆器材在应用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 电子雷管的可靠性攻关:针对电子雷管在地下矿山、隧道小断面掘进及桩基等特殊场景下出现的早爆、迟爆、拒爆等问题 ,《指南》要求深入研究其失效机理,并建立标准化的试验方法 。这项目标是从根本上揭示问题根源,实现对可靠性问题的精准识别和解决 ,这对于提升极端环境下爆破作业的安全性与可控性至关重要。
- 拥抱无线化浪潮:为解决部分极端环境难以敷设线路的问题 ,《指南》明确提出了“无线电子雷管技术研究”课题 。这项研究旨在实现电子雷管信息传输从有线到无线的转变 ,一旦取得突破,将极大拓展爆破技术的应用边界,为智慧矿山、复杂工程建设提供更灵活、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 无起爆药的“加固”升级:无起爆药电子雷管是提升本质安全的关键方向,但目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起爆能力偏低、产品应对复杂环境能力差的问题 。《指南》要求通过对雷管结构优化、点传火适配、改善产品气密性等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提高无起爆药雷管可靠性 。这项研究的成功,将使更安全的雷管产品能够应对更复杂的作业环境,是本质安全理念的深化落实。
- 挑战高温极限:面向石油开采等高温环境下爆破作业的需求 ,《指南》部署了“新型耐温火工药剂及耐高温起爆器材研究” 。通过设计与合成新型耐温含能材料,研发具有耐高温性能的起爆器材 。这不仅是为了填补技术空白,更是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勘探开发等重大战略领域的安全。
二、 工业炸药相关技术:追求“精准预测与品质控制”
工业炸药是民爆产品的主体,《指南》在这一领域的三个研究方向,体现了从“经验制造”向“科学智造”转变的决心。
- 混合工艺的混沌机制研究:针对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乳胶基质与玻璃微球等粉状功能添加材料混合均匀性不高、炸药性能易波动的问题 ,《指南》创新性地提出了开展粉状功能添加物在乳胶基质中的混沌运动分布规律、调控方法和相应装备的研究 。这要求我们从流体力学的深层次规律入手,实现粉状功能添加物在乳胶基质中的高效混合与均匀分散 。这项基础研究将极大提升乳化炸药的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
- 油相材料的精准表征:当前,油相材料性能表征参量不全,严重影响包装乳化炸药生产的品质控制和产品储存稳定性 。《指南》要求研究新的油相材料性能表征参量,建立测试方法,以实现精准表征油相材料性能,提高包装乳化炸药品质控制水平 。这看似微小的切入点,实则是提升产品质量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步。
- 为炸药建立“寿命模型”:如何准确预测乳化炸药的贮存寿命及保质期内爆炸性能,一直是行业的痛点 。《指南》提出的“乳化炸药稳定性模型及爆炸性能、贮存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旨在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和在线测试方法,实现对乳化炸药爆炸性能和储存期的精准预测 。这项研究若能成功,将赋予生产过程“预见未来”的能力,对优化库存管理、保障使用安全具有革命性意义。
三、 炸药产品系列化技术:满足“特殊场景与绿色发展”新需求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指南》敏锐地捕捉到特殊作业场景和绿色发展对炸药产品提出的新要求。
- 耐高温工业炸药:针对露天高温火区炮孔回温快、包覆隔热材料卡孔等问题 ,《指南》要求通过研究和设计,提高炸药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性能 。这与起爆器材的耐高温研究形成了配套,共同构建耐高温爆破作业的完整技术体系。
- 超低爆速炸药的研发:在裂岩和城市建筑物拆除等特殊作业场景,需要威力可控的“温柔一爆” 。《指南》部署了“超低爆速炸药及其生产工艺装备研究”,目标是开发一种爆速可调、可控的炸药 ,实现安全高效裂岩、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目标 。
- 退役物资的绿色新生:如何环保、高效地处置退役民用推进剂是行业面临的环保课题。《指南》指明了“在低频震源弹等民爆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这一资源化利用路径,研制含退役民用推进剂的低频震源弹等产品,实现对其资源化绿色处置 。
四、 生产工艺与装备提升技术:全面拥抱“无人化与智能化”
如果说前三部分是提升产品性能的“利剑”,那么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提升则是保障行业安全发展的“坚盾”。《指南》在此领域部署了多达八个研究方向,其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减人、增安、提效。
- 井下混装作业的智能化:针对目前井下装药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指南》要求通过对井下装药车的自动化改造和数智赋能,实现井下混装作业自动化、无人化,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
- 关键参数的在线监控:针对水相析晶点、炸药密度等关键工艺参数缺乏在线监测手段的问题 ,《指南》要求研发智能化检测装置,通过综合数据分析和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炸药制造过程的智能管理 。
- 智能仓储与无线通信安全:针对民爆行业产品出入库手工作业比例高 和智能制造对无线技术的需求 ,《指南》分别部署了“民爆产品智能仓储技术及装备研究” 和“无线通讯技术在民爆产品生产、仓储场所的安全性研究” 。前者旨在开发智能仓储技术及装备,减少操作人员,提升效率和安全水平 ;后者则要为5G、RFID等技术在危险工房的安全应用提供对策措施和技术支撑 。
- 四大产品线的“无人化”革命:《指南》最后明确提出了针对震源药柱 、起爆具 、人工影响天气用燃爆器材 以及安全气囊用点火具 的无人化生产线技术与装备研究。目标是建成“全自动无固定操作人员生产线” ,这不仅是自动化的简单升级,而是对生产模式的彻底颠覆,将从根本上解决高危岗位的人员安全问题,是实现民爆行业本质安全的终极途径之一。
结语:抓住机遇,共赴未来
《民爆行业基础科研重点方向指南(2025年版)》的发布,是一次集结号,更是一次动员令。它所描绘的,是一个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向着更高安全水平、更高智能化程度、更强市场竞争力奋进的民爆行业新未来。
对于身处其中的每一家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当深入研读《指南》精神,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和发展战略,积极响应“揭榜挂帅”的号召 ,勇于承担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任务。项目所需经费由揭榜单位负责筹集 ,但所取得的成果鼓励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这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行业影响力。
未来已来,唯变不破。让我们以《指南》为航标,扬起科技创新的风帆,在推动中国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航程中,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