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政策背景下,民爆行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以智慧管控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RFID、智能监控等手段,助力全流程安全追溯,实现作业安全、合规高效和智能预警,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现状与行业挑战
为什么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尤为复杂?
民用爆炸物品具有高度易燃易爆特性,涉及生产、仓储、运输、使用及销毁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需严格监管。《加快推进民用爆炸物品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GB 28263—2024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等政策文件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传统依靠人力和分散信息平台,导致流向失控、应急迟缓、合规压力大、成本高企。此外,数据“孤岛”、流程冗杂、现场巡查难以覆盖所有风险点,行业整体安全与效率均受制约。
行业发展的新特征和新压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随着大宗项目及海外市场拓展,行业正在迈向“无人化生产、智能制造、绿色高效”的新阶段。产业集中度提升要求一体化、标准化管理,但部分企业设备老化、数字化转型缓慢、智能监控及追溯手段不足。混装炸药和电子雷管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产业升级和精细化监管成为必然趋势。

二、智慧化民爆安全管控与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什么是智慧民爆管控平台?它能解决哪些核心痛点?
智慧民爆管控平台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GIS等技术,贯穿民爆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它核心围绕“全流程智能监管、实时追溯、主动预警”,对人、物、车、场和全作业流程协同管控,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闭环管理。针对流向失控、现场失察、合规难等难题,平台可以:
– 实现每个最小包装单元(如炸药包、雷管)的RFID/二维码唯一编码与全流程追溯。
– 对仓储环境、入侵、火灾、门禁等实时智能监控。
– 运输车辆GPS/北斗定位,轨迹偏离、时长超标、异常停车即时告警。
– 爆破现场实施电子围栏、作业人员/车辆定位,作业条件与参数实时监控,并通过视频AI进行作业行为识别。
– 人员资质认证、人脸识别门禁,专岗专人管理,关键工序行为留痕。
– 多源数据智能汇聚、分级预警推送及应急指挥,自动生成风险处置建议。
– 可视化监管大屏,实现态势总览、风险点高亮、全域事件及时响应。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1. 全流程追溯监管模块:基于RFID/二维码技术为每件民爆品赋予身份,实现全生命周期动态追溯。
2.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搭载多传感器实时监控仓库温湿度、火灾隐患和非法侵入,可对库区出入库自动盘点。
3. 运输在途监管系统:整合GPS/北斗定位,智能路径规划,异常即时报警。
4. 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电子围栏、实时定位,AI视频分析协助发现违规操作。
5. 人员行为与资质管理:人脸识别门禁,从业资质、到期预警,作业行为自动留痕。
6. 智能预警与应急指挥:大数据风险模型驱动分级预警,自动调配应急资源和指令下发。
7. 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全过程数据归集,支持安全绩效分析、流向智能分析和管理优化建议。
8. 可视化监管大屏:全行业数据和风险态势一屏总览,便于领导决策和事件联动处置。
平台的领先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全生命周期信息闭环:从出厂到最终销毁无死角追溯,符合“十四五”安全管理政策核心要求。
– 智能预警提前防控:以数据驱动对异常趋势的自动识别和分级响应,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管理转变。
– 一体化协同管控:人、车、物、场、流程“五位一体”管控,彻底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协作效率。
– 数据驱动监管决策:形成监管部门与企业共享的决策数据中台,简化合规审批与事故追责过程。
– 灵活部署与安全合规:支持私有云/混合云多种模式,数据加密和权限体系确保安全合规。
三、智慧管控方案的行业价值与应用效果
企业应用智慧民爆管控后,能获得哪些实际价值?
– 极大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实现爆炸物品“看得见、管得住、控得牢”。
– 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应急响应更加高效科学。
– 合规成本和运营成本显著下降,安全责任追溯更清晰。
– 数据互通提升企业与监管协同,监管执法更加有据高效。
– 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这个方案未来对整个行业的意义是什么?
– 符合国家对民爆行业“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 推动头部企业资源整合,依托平台加速转型升级,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 为行业标准化和监督规范提供技术基础,助力GB 28263-2024等新标准的全面落地。
– 以智能化带动整个爆破服务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升级,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智慧管控平台以其全流程追溯、实时预警、数据驱动和一体化协同优势,全面提升行业安全与运营水平。未来,持续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将共同推动民爆行业向更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新阶段迈进。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