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智改数转政策申报与转型实务指南
智改数转

智改数转政策申报与转型实务指南

引言: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已被纳入国家及各省的重要政策体系。以四川省为代表,各地不断出台专项资金申报、评价体系、智能工厂建设等政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在数字经济浪潮及产业升级大背景下,企业要抓住政策红利,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理解政策要点、把握申报流程及转型实施路径。

一、行业实施“智改数转”难点与企业差异化挑战

企业在“智改数转”实施和项目申报过程中面临哪些共性难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存在哪些差异?

1. 政策认知与申报门槛: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政策内容缺乏系统理解,对申报资料、时间节点、合规性要求陌生,导致错失申报良机。
2. 资金与技术压力:智改数转涉及大额设备、软件投资和系统集成改造。大型企业相对有较强资本与技术实力、专业团队支撑,而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技术储备薄弱,对补贴依赖度高。
3. 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清晰:行业个性化需求突出,数字化转型不仅关乎设备采购,更涉及业务流程重塑、供应链协同、数据治理等。无论大型或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转型蓝图。
4. 人才不足与系统集成难:数字人才和IT技术人员短缺,系统整合难度大,数据孤岛现象突出,影响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落地。
5. 监管与审批挑战:政策越来越强调项目信息真实性、审批合规和环保安全规范,企业需加强前期论证与材料合规准备。

大型企业往往依托研发平台、核心技术及专精特新团队申报重大示范项目;中小企业则需重点把握政策窗口,更依赖专项资金、人才培训和公共服务平台,适合申报链群融通、工业互联网、数字车间等专项。

智改数转
智改数转

二、政策解读与申报实施指南

1. 国家与四川省政策框架全景

四川及全国层面的“智改数转”政策框架及最新动向有哪些?

国家层面,《“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提出,到2027年重点提升企业数控化率、上云率,推广百城试点及链群协同,强调创新场景与高端智能制造。
四川省陆续出台了《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等,明确提出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打造300个标杆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引导企业结合发展阶段、重点行业进行差异化转型。

2. 财政支持及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四川省“智改数转”重点项目的财政支持政策如何实施?如何准备申报材料?

——资金支持方式:
省级项目以申报补助为主,补贴额不超过设备(含软件)投资的20%,单个项目最高可获2000万元。对于重大装备、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一轮政策甚至单项目补贴最高达2亿元(如工信部2025年产业基础再造项目)。

——申报流程要点:
1) 项目需要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工业项目(资金)管理平台”申报,提出真实、合规的项目规划及预算,提供环评/安全/节能合规手续。
2) 项目需具备30%以上投资进度(在建项目),设备投资不少于2000万元,建设周期一般不超3年,须2023年12月后实施。
3) 申报资料包含企业资质、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审计、合作承诺、项目联合申报函等,按申报指引规范装订,并加盖公章。
4) 市州经信局初审、现场核查并推荐,企业须确保信息真实性、数据一致,申报“免申即享”项目则以政务大数据自动佐证。
5) 绿色服务与孵化:部分城市提供“智改数转”申报诊断服务、专家辅导,提高材料撰写与系统规划能力。

3. 示范项目申报条件及技术标准体系

四川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如何申报?智能制造评价标准有何新变化?

——示范项目申报条件(以智能工厂为例):
1) 符合国家及四川产业政策,在省内合法注册依法纳税,经营状况良好。
2) 项目设备投资额、智能化水平高,核心装备自主创新,至少完成数字化设计、生产、管理等主流程。
3) 近三年未有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及信用不良,符合节能减碳与绿色生产要求。
4) 鼓励龙头企业链主型申报,带动产业集群“链群融通”,提升区域智能制造整体能力。

——技术标准与成熟度评估:
四川2025年版指标体系,从数字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数据赋能、智能决策等多维度,设定分级和量化指标,企业可通过自评或第三方评测,了解数字化成熟度,为资金申报和内部升级提供依据。

4. 地方落地措施与配套服务

四川省“智改数转”转型还有哪些配套服务和特色扶持?

除专项补贴外,四川构建了覆盖市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示范矩阵,并发布优质供应商目录,便于企业一站式对接软硬件与技术服务。广泛开展“企业找技术”“揭榜挂帅”等需求征集,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新、申报联合体项目。各地建立了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聚合政策解读、案例库及咨询、培训、融资资源,实现政策、人才、技术“三位一体”

5. 行业与企业转型案例启示

“智改数转”典型案例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如四川省某食品产业链企业,借助智能工厂补贴与5G工控一体化系统,三年内生产效率提升15%,订单响应缩短20%。某中小企业通过参与链群项目,设备补贴与数据上云服务同步,显著提升了与主机厂的信息协同和销售弹性。

三、战略价值与企业转型展望建议

推动“智改数转”项目申报,对于企业未来能带来哪些深层次价值?应如何规划申报与实施?

一是赋能高质量增长:通过政策资金助力以及智能化改造,企业可实现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智能化、决策数据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二是拓展创新生态:通过平台支持和产业链协同,企业能有效链接外部资源,形成创新联合体,增强行业影响力与抗风险能力。
三是打造绿色智能工厂:借力智能制造标准和设备补贴,实现本质安全、能耗监控、碳达峰与智能环保,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

建议:
1) 路径规划:梳理现有工艺、流程及短板,制定分步骤目标,优先切入见效快、ROI高的数字化场景(如供应链协同、核心工序数控升级等)。
2) 用好政策:密切关注各级政策变动,提前准备申报工作,规范材料并积极探索多元申报(单独/联合/集群等模式)。
3) 持续能力提升:强化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借力第三方服务机构或平台,持续迭代转型升级方案。
4) 建立融合文化:推动企业内部跨部门协作、数据驱动决策,建设面向未来的组织文化。

“智改数转”不仅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命题,更是企业长期价值创造与行业地位提升的战略机遇。企业唯有主动拥抱政策、精细规划实施,才能赢得数字化新周期下的先发优势。四川模式已初具典范,未来企业应以创新和融合为引擎,走出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与高质量发展道路。

 

思为交互

思为交互科技

思为交互科技是一家“从云到端”的新型物联网及工业4.0技术公司,可以为各类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从硬件到云端全套的解决方案。我公司Galileo OS数据基座融合AI大模型、数据中台、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制造业工厂数字化转型。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全面覆盖安全、生产、质量、设备管理等业务。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