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在全国深入落地,四川省紧随国家战略大力推动“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当前至2025年,四川将围绕智能工厂、供应链协同、新型工业化等五大领域,启动省级智改数转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政策详见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通知),这不仅是提升全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各行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行业实施难点问答
1. 各行业企业在申报智改数转项目时普遍面临哪些难点?
受访制造业企业普遍反映六大痛点:
一是对智改数转政策理解不深入,文件繁多,核心条款与申报逻辑把握不准。
二是申报流程复杂,线上材料与纸质版需协同,签章、报送、审核每一环节均需精准把控。
三是数字化改造路径不清晰,缺乏系统性规划,易出现投资浪费。
四是技术投入高,资金压力大,中小企业尤为突出。
五是人才短缺与实施能力不足,数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难度大。
六是数据孤岛未破,系统间集成难,影响设备更新和项目整体效益。
2.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项目申报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大型企业多拥有独立技术团队和成熟管理体系,对项目策划、合规准备和资金配套能力较强,且往往能提供更高的设备投资及更完善的环保、安全、节能手续,获取项目政策倾斜和优先支持的机会更大。而中小企业虽有降本增效的强烈意愿,但在申报智改数转项目时面临资金实力薄弱、资质证明文件准备不全、项目合规材料整理难等问题,政策支撑和专业指导需求极为迫切。
此外,大企业更多承担“链主”角色,带动上下游协同,中小企业则需依托龙头牵引或产业园区集群效应,争取“示范项目”加分项。
3. 企业在项目准备过程中常见的合规及信息风险有哪些?
一是投资进度、竣工节点与政策限定周期不匹配;二是环保、安全、节能等手续不完善,影响材料通过;三是虚报投资额、设备采购不真实或信息缺失,遭遇材料退回或列入信用黑名单。
因此,相关信息资料必须高度真实、审批材料齐全、审批流程合规。

二、国家及地方政策与申报指南权威解读
1. 国家层面政策框架对四川制造业转型有哪些指导?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中央政策均明确提出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由工信部主导,目标包括2027年实现重点行业75%关键工序数控化、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90%、上云率40%,以及形成数字化转型生态圈。
这些政策为四川地方配套政策提供了顶层设计依据。
2. 四川省重点“智改数转”项目方向与重点领域有哪些?
根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通知,省级重点项目支持以5G全连接工厂、人工智能赋能、算力与电力融合、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供应链链主企业推广等五大领域为核心。项目分为智改数转网联、产业链及集群数字化转型、赋能支撑三大方向,项目应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水平,优先遴选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场景。
3. 省级资金政策申报指南有哪些关键点?
– 项目补助标准:政府项目补助不超过设备(含软件)投资额的20%,单项目最高2000万元,专项资金申报需要设备投资额不低于2000万元、投资进度30%以上。
– 基本条件:四川省内注册、依法纳税,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大型企业非独立法人如依法纳税亦可申报。项目须在2023年12月后实施并处于在建状态,周期不超3年。
– 特殊优先条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技术完备度高企业优先,3年内无重大全安环保责任事故、无异常经营及失信记录。
– 审批与材料要求:环保、安全、节能等前置审批合规,材料齐备且信息真实。
– 申报流程:在线填报(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平台),在线审核后按要求提交加盖公章纸质材料,由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组织初审和报送。
– 时间节点:预计2024年12月20日开放填报,12月25日截止填报,12月27日前完成审核与推荐。
4. 示范项目申报有哪些门槛及项目类型?
《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年版)》作为评估标准,涵盖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数据应用、智能决策等四级指标。项目内容需聚焦“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供应链协同”,通过自评量化分层促进内部诊断与政策申报衔接。链主企业带动的产业链数字化和集群转型项目获得示范加分,有效链接上下游转型资源。
5. 技术标准体系解读与政策服务体系如何支撑企业项目落地?
四川省同步发布了《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明确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各环节的技术路径及案例,加之第三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供应商名录,为企业项目技术选型、系统集成和场景应用找准方向。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地方如智能制造服务超市,为企业提供诊断咨询、申报辅导、人才培训等全流程服务,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6. 地方配套政策与链群创新优势有哪些?
四川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供应商库搭建,以及市州级产业链主导项目、数字化产业园区集群政策叠加,为企业参与“智改数转”提供本地化资源、生态及资金支持。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供应商、高校、科研机构组团申报,协同创新,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三、企业申报与推进策略展望问答
1. 智改数转政策的战略价值在于哪些层面?
除直接财政、税收、金融补贴外,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可显著提升降本增效能力、增强市场适应力和供应链创新协同力,实现数据驱动的生产决策与服务创新。成功转型后,企业管理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供应链网络化、产品高端化和运营精细化趋于一体,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进一步培育自身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申报路径与实施建议有哪些?
首次参与的企业应优先开展顶层自我诊断,厘清转型目标及项目切入环节,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数字化成熟度自评,借助第三方诊断和政策服务平台提升项目策划和材料合规水平。
申报过程中需把控投资节点、材料合规、进度配合,重大项目宜与链主企业、优势供应商组队,突出协同转型。中小企业可优先“数字化微改造”,以少量资金撬动大幅提升,再结合政策红利逐步扩大转型深度。
3. 数字化转型如何确保持续进化?
企业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和融合管理团队,关注人才储备和全员数智化技能升级,及时追踪行业政策、标准和技术创新动态,不断优化升级系统方案,保证智改数转转型成果内生化和可持续。
“智改数转”作为四川乃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战略,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与发展窗口。企业唯有紧抓政策助力,优化转型路径,借力生态资源,才能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实现跨越式成长,迈向可持续、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未来。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