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四川“智改数转”资金申报及政策全解读
智改数转

四川“智改数转”资金申报及政策全解读

引言:近年来,“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来自《”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以及四川、安徽等多省市细化政策,推动传统制造向新型工业化跃升。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5年“智改数转”项目申报工作启动,无疑是省级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分三部分,以问答形式深入剖析当前政策、实施难点及企业申报实务路径,助力企业抓住转型与资金支持机会。

重点难点梳理:企业“智改数转”到底难在哪里

当前四川制造业企业在申报“智改数转”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点有哪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有哪些不同?

来自四川省及国家部委的调研显示,制造业企业主要面临以下难题:
– 政策理解不深入,流程繁琐:比如不熟悉专项资金申报流程,导致部分优质项目因资料不全等问题失去申报机会。
– 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清晰:尤其中小企业,缺乏系统规划,不清楚企业数字化成熟度与行业标杆要求。
– 投入大、风险顾虑高:尤其设备软件投资门槛较高,单个项目投入需2000万元以上,一旦项目失败风险大。
– 数智人才短缺,实施力弱:对工业互联网、AI、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 “数据孤岛”与系统集成难:企业信息系统分散,数据难以打通,供应链协同水平低。
– 合规压力和审批难点:环保、安全、能耗等前期审批手续更加严苛,材料填报要素多,且需保证信息真实合规。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SME)面对的痛点更为突出:
– 资金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对奖补依赖性高。
– 缺乏专业项目团队,信息不对称普遍。
– 供应链地位弱,难以成为链主,需依附大企业协同转型。

大型企业优势在于:申报经验丰富,自身具备较强的资金、技术、人才储备,可承担标杆或示范任务,并能带动全链条协同发展。

智改数转
智改数转

对于项目申报工作,各环节最大难点体现在哪些实操环节?

最核心的挑战有:
– 立项前期:选题方向不明、方案论证不充分、项目资料缺失。
– 线上申报:平台登录、材料填报规范性,尤其投资额、进度、清单核查等细节把控要求高。
– 审核答辩:资料完备,企业需在短时间内应对现场核查、论文佐证、合同及发票查验。
– 合规与监管:信息真实性把控,环保、安全、能效批复证明要齐备,并防范被列入失信名单的风险。

政策框架·申报指南深度解读

四川省“智改数转”专项资金政策及项目申报条件有哪些核心规定?与国家层面有哪些呼应?

2025年度四川“智改数转”主要遵循以下政策纲领:

1. 国家顶层推动:
– 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明确,到2027年重点产业数控化率75%,四万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四川省配套出台行动计划、评价指标体系。
2. 省级专项资金细则:
– 支持方向:网络联通(5G工厂/AI工程等)、产业链及集群数字化、数字赋能支撑(软件、平台、算力等)。
– 资助标准:单个项目资助不超设备(含软件)投资的20%,最高2000万元。投资额≥2000万元,设备投资完成度要求>30%。
– 项目周期不得超3年,项目需在2023年12月后启动且2026年底前竣工。
– 申报条件(全省):依法注册、纳税,无重大违法,无近3年安全/环保事故,过往示范企业/获科技称号优先。
– 项目前期手续齐全,包括环保、安全、审批等批复。填报材料真实,无弄虚作假。
3. 申报流程:
– 先入库储备,后资金申报。企业先在“工业项目管理平台”填报储备库,随后市/州工信局组织初审推荐,材料审核后统一公示。
– 2024年下半年入库,12月20日前后开放资金申报,12月25日前完成线上申报和纸质材料上传,12月27日前市州审核上报。

如果企业首次进行“智改数转”申报,应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建议把握六大要点:
1) 对标产业政策,选定合规且易落地的方向(如5G工厂、数字化车间等);
2) 提前规划项目节奏,项目启动时间、投资进度等提前按省要求倒排工期;
3) 材料要全:批复文件、合同、设备采购、发票证明、项目进度佐证资料不能缺;
4) 自查环保安全批复合规,杜绝材料造假;
5) 关注线上平台操作细节,按要求盖章、装订、纸质备份,材料内容强调与填报表高度一致;
6) 善用工信部门答疑及服务电话,遇到疑点及时沟通。

地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有哪些专项扶持?

除专项补助外,四川及国家层面典型政策支持体系包括:
– 税收政策:数字化投入可享研发加计扣除、高额固定资产折旧、设备软件投资一次性税前扣除。
– 融资与贴息政策:专项贷款贴息、担保优惠、绿色通道审批等,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属通道。
– 服务支撑: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专家现场诊断、数字化人才培训(由工信部、省工信厅主导)等技术与咨询支撑。
– 技术标准与成熟度评估:《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年版)》,企业可据此自查提升,作为政策申报的重要辅助依据。
– 典型场景及供应商库:省级“智能工厂名录”、数字化标杆名单等,企业可与优质平台/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

在四川推动“智改数转”还有哪些政策创新或行业特色?

四川省无论是政策体系、标杆示范、服务平台,均具“本土+全链协同”特色:
– 率先成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地方资源进行企业诊断和技术对接。
– 发布104家省级先进智能工厂名单,依托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转型。
– 强化以典型场景、数字供应商、企业找技术等揭榜挂帅机制,推进供需实效联动。
– 在食品、轻工等产业推进行业专项行动计划,形成多层次转型生态。

战略价值与申报展望:企业如何寻路数字化蜕变

企业成功申报“智改数转”,除了资金支持,还有哪些深层战略收获?

超越经济补贴,“智改数转”为企业注入五大核心驱动:
1. 提效降本:“数据孤岛”打通,柔性生产与协同制造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可降低15%—30%运营成本。
2. 市场拓展:作为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获得行业认可与品牌背书,有力提升市场议价能力。
3. 供应链协同:上下游数据对接、智能监控,实现链群融通的新模式,增强抗风险与柔性供应能力。
4. 产品创新迭代:借助数字化平台开发新品、服务延伸、模式创新,有效支撑业务多元化。
5. 人才与组织升级:数智文化融入组织,吸引高素质人才,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企业,应如何规划落地路径?

建议采取“诊断—路径—实施—迭代”全流程战略:
– 诊断先行:可借助公共服务平台或第三方评估,梳理数字化短板,设定阶段性目标。
– 目标导向分步实施:不追求一步到位,优先选取ROI高的关键工序、核心系统和供应链节点,进行数字化改造。
– 多维协同组团转型:链主企业牵头,上下游中小企业、供应商同步联动,形成产业集群转型合力。
– 充分利用政策窗口期:抓紧政策密集出台周期,提前筹划项目周期与资金安排。
– 文化与人才支撑:内部开展持续数字技能培训,营造转型氛围,防范“技术空心化”风险。

四川“智改数转”政策及行业趋势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核心体现在:
– 法规及监管标准化提升,企业必须高质量合规运营。
– 数字化转型将加速制造业生态进化,优胜劣汰加剧,创新者将处于龙头地位。
– 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企业参与智能工厂、数字化集群建设的门槛、标准会持续提升。
– 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各市州将打造本地产业集群,培育更多链主、供应链企业参与数字化改造。

四川“智改数转”专项资金政策与服务机制已实现全链条打通,从顶层设计到专项资金落地,彰显了推进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应紧抓新一轮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浪潮,主动将数字化转型升级纳入企业发展主线,合理把握申报节奏和路径,通过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等核心场景试点,率先实现数字化蝶变,赢得产业竞争下的战略主动权。

思为交互

思为交互科技

思为交互科技是一家“从云到端”的新型物联网及工业4.0技术公司,可以为各类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从硬件到云端全套的解决方案。我公司Galileo OS数据基座融合AI大模型、数据中台、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制造业工厂数字化转型。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全面覆盖安全、生产、质量、设备管理等业务。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