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已上升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四川省作为制造业强省,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十四五”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等重要政策,近期密集推出省级重点项目资金、设备更新技改、智能工厂培育等具体措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加剧背景下,抓住智改数转机遇,对四川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一、实施难点解析:不同行业痛点与大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申报差异
企业实施“智改数转”面临哪些共性难题?中、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申报有何不同?
1. 政策理解与申报流程复杂——不少企业对政策内容、申报流程不熟悉,担心资料准备不足或遗漏申报窗口。
2. 投入大,资金压力高——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软件开发需大量资金。虽然有专项资金补贴和贷款贴息,但前期投入仍令企业顾虑。
3. 数字化人才短缺——无论是企业内IT团队还是一线工人,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技术应用能力普遍不足,转型推进受限。
4. 系统集成与数据壁垒——“数据孤岛”严重,企业内外系统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高效互联,协同效率不足。
5. 路径选择不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转型需求多元,缺乏一体化的数字化顶层设计。
大型企业具有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资源,申报智能工厂、5G全连接项目等能力较强,适合承担省级重点项目,且易获得供应链协同引领地位。中小企业则主要围绕数字化车间、数据采集上云、基础软硬件升级、小型智能单元等方向实施,更依靠政策专项资金、技术服务和简化流程支持,亟需诊断、培训和集成服务的全流程支撑。

二、政策与战略深度解读:国家与四川省框架、申报指南、技术标准、示范引领
当前国家与四川省“智改数转”政策体系框架如何?
– 国家层面: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出台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核心政策,明确到2027年实现关键环节数字化、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普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目标。政策强调——以财政补助、重点示范、技术标准与人才支撑为体系,推动企业降本提效、创新升级。
– 四川省层面:2024年发布的《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75%以上、打造300个以上省级标杆工厂。年度“智改数转”重点项目申报、设备技改项目入库储备、智能工厂入库等组成分梯度推进模式。注重财政引导、典型培育、服务支撑体系和地方特色场景化应用。
省级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申报指南重点内容有哪些?
– 申报方向:主要围绕智改数转网络联通、产业链与集群数字化转型、赋能支撑项目。优先5G全连接工厂、AI赋能场景、工业软件国产替代、链主企业推广、算电融合等领域。
– 支持方式:设备及软件投资额20%以内专项补助,单项目最高可获2000万元。兼顾技术改造、平台集成、智能系统软件等综合支出。
– 必要条件:企业须在四川省内注册纳税、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项目设备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建设周期3年内,须为2023年12月后立项建设,在建项目进度达30%以上。无重大违规、环保与安全事故记录。
– 流程步骤:按主管部门要求通过省工信厅网站线上申报,提交项目基本情况、投资明细、实施进度、经济与技术指标、审批合规文件等。材料需市州经信部门初审与推荐后报送厅级评审。线上资料与纸质材料结合、加盖公章、编制成册。
– 项目真实性承诺及合规把控:严禁虚报,发现将取消资格并追责。
示范项目、智能工厂申报及评价标准解读?
– 示范项目(如省级智能工厂、标杆数字化车间):要求企业具备高水平技术集成与行业引领作用,项目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优先产业链重点企业、近年获得“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智改数转试点”称号的企业。需突出关键工序数控化、系统互联率、AI智能化应用率等量化指标。
– 评价标准(如《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包括基础设施、数据采集、系统集成、智能分析、业务协同、运营决策六大维度。鼓励自评以查摆短板,结合诊断咨询制定切实可行转型方案。
财政政策与配套支持具体有哪些?
– 资金补助与贴息:对设备更新、技改投资、关键工序智能系统采购予以补贴和定向贷款贴息。
– 税收优惠:设备、软件投资可享175%税前加计扣除,部分地区新增“免申即享”政策,大幅减轻税负。
– 专项绿色通道:专精特新企业、标杆企业等享有优先审批权,申报成功率较高。
– 服务供给:设立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开展咨询诊断、行业案例分享、人才培训和集成方案推介。
地方配套政策、典型场景和服务支撑重点?
– 地方配套如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推介(《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版)》)、先进级智能工厂推荐名录,建立省、市、区多层协同申报渠道。
– 建立本地优质数字化服务与供应商库,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申报、共建创新项目。
– 四川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揭榜挂帅政策发布“企业找技术”需求,形成创新技术与转型项目对接闭环,提高补贴精准度。
三、战略价值与申报实施展望
企业如何高效规划智改数转项目,规避常见误区?
– 明确数字化/智能化现状,选定“降本增效”最迫切环节,避免贪大求全。做好前期业务诊断,设定阶段性可量化目标。
– 充分用好专项资金与服务工具,合理规划资金投入—优先改造见效快、回报高的流程、工序。推荐“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转型模式。
– 注意申报窗口期。理清政策方向、材料要求,借助平台或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规避资料不全、错失节点等申报失误。
除了财政补贴,智改数转还能带来哪些深层战略红利?
– 运营效率提升与质量改善:贯通供应链上下游、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实时透明化决策与敏捷协同。
–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力:通过AI、工业互联网赋能,加速新产品研发、柔性化生产,实现产业升级。
– 市场响应与风险掌控能力增强:数字化车间联动智能感知系统,有效排查风险、提升本质安全与环保水平。
– 品牌与行业影响力提升:省级(或国家级)示范项目可获广泛曝光与资源倾斜,有助于产业链资源整合。
– 持续成长动力:建立持续学习与创新机制,强化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企业文化,塑造数字化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智改数转企业应关注哪些趋势?
– “5GA×AI×工业互联网”融合、低代码工业APP兴起、垂直细分行业方案加速落地。
–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资金倾斜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产业。
– 行业链主企业将引领产业链协同转型,平台化、集群化发展进一步深化。
– 数据安全与治理能力成为新“必修课”,企业需建立完善的数据资产和安全体系。
2025年是四川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之年。企业要紧跟“智改数转”政策导向,夯实技术基础、强化项目规划,充分利用各级财政与服务平台红利,加速迈向智能制造新阶段。四川制造业必将在政策、技术与人才三重驱动下,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数字经济新高地。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