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智改数转”(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以《“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等为政策根基,国家及四川省陆续出台重磅政策,旨在以财政资金、标准引领和服务保障等手段,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技术改造和产业数字化。这不仅回应了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实施难点全解析
四川省制造企业在申报“智改数转”省级重点项目时,普遍面临哪些难题?大型制造企业与中小企业申报有何不同?
企业实施智改数转过程中,普遍痛点包括:
1. 政策认知不足、申报信息不对称。许多企业对专项资金申报、示范项目和智能工厂建设的流程不熟悉,不会合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
2. 缺乏系统规划,不清楚数字化转型实施步骤。许多企业转型方案碎片化,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数字车间或智能工厂。
3. 技术投入高、资金压力大。智能感知、5G及工业软件等设备升级投资门槛高,即使有政府20%补贴,单项目2000万上限,也让部分企业犹豫。
4. 数字化人才短缺,实施能力不足。特别在中小企业,数智化能力和复合型人才极度稀缺,导致方案难以落地。
5. 存在数据孤岛、系统集成难题。遗留系统多、平台不兼容,供应链协同受阻,影响产业链数字化贯通。
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申报路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 大型企业往往具备更强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能够系统策划、全流程推进智能工厂和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更易满足省级重点项目“设备投资规模”“财务健康、技术储备充足”等硬性要求。
– 中小企业则在自主申报时,普遍对项目逻辑设计、政策合规材料准备、数据真实性管理存在短板。技术储备和数字化基础薄弱,但反应速度快、项目创新强度高。它们通常需要依靠“链主企业”带动、“联合体申报”或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整合资源,通过项目协同争取政策资金。

政策与战略解读
目前四川省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资金支持有哪些申报指南?详细政策构架和申报关键点有哪些?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根据国家政策,出台了“智改数转”省级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如2025年项目基金、切块资金等):“项目设备(含软件)投资额的20%,最高2000万” 。入库储备、专项资金和示范项目申报关键逻辑如下:
1. 政策申报方向解析:
(1)智改数转网络联通:支持5G全连接工厂、智能产线、网联装备等;
(2)产业链集群数字化转型:鼓励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促进供应链协同、园区数字化;
(3)赋能支撑项目: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等。
目标是形成数字化基础好、智能化水平高、推广价值显著的重点工程。
2. 申报基本条件及审批要点:
(1)项目要求在四川实施、单位须为四川注册并依法纳税的法人实体;
(2)三年内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非失信异常企业,财务合规且经营状况良好;
(3)项目周期≤3年,设备(含软件)投资≥2000万元(在建项目须2023年12月后开工,投资进度≥30%);
(4)具备环保、安全及节能相关审批手续,信息真实合规。
3. 申报流程与材料:
企业需先在“四川省工业项目(资金)管理平台”线上填报,材料包括项目建设方案、投资测算、效果预测、合规文件、承诺书等。市(州)经信局负责初审与推荐,纸质材料加盖公章后装订成册。
4. 示范项目优势与争取要点:
– 示范工厂、数字化标杆项目将获得更高配比资金支持和省级品牌背书;
– 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示范称号的企业优先;
– 新一代信息技术、AI与工业软件融合、供应链数字化贯通、工业大数据等创新元素,为评分加分项。
5. 支持政策体系梳理(标准权威引用):
四川政策遵循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年版)》相关要求,各市州可叠加地方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供应商库、诊断服务平台、公众培训体系配套完善。
地方项目入库储备与专项资金申报有何联系?企业应如何规划?
只有完成“项目入库储备”,方可参与后续专项资金申报与评价(如2025年10月信息平台申报、12月专项资金线上申报)。因此企业要提前准备项目方案、完成政策合规和材料要素填报。优质储备项目可获得优先推荐和政策资源倾斜。
四川省智改数转专项在评估体系和技术标准上存在哪些要点?
《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年版)》构建了从“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分级标准。企业可根据自评诊断体系精准规划项目,实现有据可依的政策申报和数字化提升。
产业链主和中小企业如何协同申报,实现供应链智能化?
四川鼓励产业链主企业牵头,上下游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协同转型。可通过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协同系统,或由园区带动集群式数字化升级,提升整条链协同效率,叠加加分。
国家政策对四川智改数转有何引领?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食品、轻工业等专项转型方案(如《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通知》)成为四川地方案例和标准创新的重要遵循。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为底座,构建从政策-财政-技术-服务的全链条体系。
战略价值与未来展望
企业申报“智改数转”项目,除政策和经济补贴外,还能获得哪些更高价值?
成功实施智改数转后,企业不仅获益于专项资金、税收红利、融资便利,还能有效实现:
1. 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通数据孤岛,提升生产与供应链协同效率;
2. 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形成行业竞争壁垒;
3. 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智能决策和流程优化,提高资本回报率;
4. 培育创新文化与内部数智人才队伍,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5. 获得省级乃至国家“示范项目”品牌背书,加强企业融资、市场拓展和资源对接能力。
企业应如何优化自身“智改数转”实施路径?
– 针对项目申报,优先遴选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环节与流程;
– 依托政府诊断服务平台,实施现状评估和痛点梳理,“对标”政策扶持方向提交项目;
– 制定分阶段、迭代改进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先易后难、小步快跑;
– 聚焦高投入产出比场景(如供应链协同、工艺优化、智能检测等),科学分配政策资金;
– 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整合上下游优质资源共建数字化产业生态。
四川省智改数转未来还有哪些发展空间?
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示范项目落地,四川将培育更多智能工厂、链主企业和数字园区,形成“政策—项目—服务—人才”齐头并进的智改数转新生态。数据安全和ESG绿色低碳等新赛道将成为转型进阶点。建议企业持续关注政策动向,加强技术创新投入,紧抓数字经济新红利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川省“智改数转”战略鼓励企业用数字化武装制造业,利用国家和地方多重政策及专项资金,推动技术改造与管理创新。建议企业以政策为引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科学编制项目方案,积极对接政府服务平台,通过示范项目带动行业链全面升级,助力四川乃至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