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智改数转”)作为推动高质量制造业发展的国家顶层战略,正成为四川等制造业强省的核心发展方向。国务院、工信部出台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了关键行动指南。四川省近期发布的系列专项资金政策和示范项目申报通知,明确了项目资助方向、申报条件与流程,力求引领全行业迈向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新高地。
一、申报智改数转,企业面临哪些“拦路虎”?
问四川省制造业企业在智改数转政策实际执行中普遍面临哪些困难?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难点有何不同?
四川省制造业实施智改数转的痛点,具有共性也有分化。关键问题包括:
1. 政策理解与流程把握不足。多数企业特别是民营和中小企业对智改数转项目的政策申报流程、资质细则和方向判断缺乏系统认知。比如“设备投资额需满2000万元”“软件投资也纳入补贴”这些要点,往往因信息不对称而被忽视;
2. 技术与资金双重门槛高。智能化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升级生产线、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采购高效智能设备,中小企业更易因资金链紧张止步不前,即便有政策奖补,申报门槛高、程序繁杂也让其望而却步;
3. 数字化人才短缺。调查显示,缺乏既懂生产又掌握IT和数字化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制约四川智改数转项目深度开展的重要瓶颈;
4. 数据孤岛与系统集成难。传统制造企业多采用封闭、分散的自动化设备,系统之间信息割裂,工业互联网及柔性制造的推广受到严重阻碍;
5. 安全、环保、能效前置条件多。新政要求项目环保与安全审批手续完备,企业往往缺乏系统应对经验。
大型企业普遍具备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倾向于启动5G全连接工厂、数据中台等高难度项目,但流程冗长、跨部门协同和风险把控复杂。
中小企业虽项目体量小,大多在“数字化车间”“设备更新”项目试点中受益,但对政策门槛、合同、验收节点等流程把握更为困难,对现金流极为敏感。四川省新出的“企业法人资质、设备投资30%及内容真实性承诺”等细则,让企业不仅要做项目,也要建立完整的申报和风险管理机制。

二、四川省及国家层面主要政策体系与申报路径解读
四川省2025年智改数转省级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政策逻辑、重点支持方向和申报条件有哪些?
1. 政策逻辑与支持体系——以国家产业转型为导向,聚焦高端、智能、绿色。四川“智改数转”专项资金申报紧密衔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国家及省级文件,明确以“网络联通、产业链与集群协同、赋能支撑”三大场景为主攻方向。侧重于推动5G全连接工厂、链主企业智能化示范、算力/算电/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AI赋能新型工业化等细分赛道。
2. 资金支持标准——真金白银助力技术跃升。设备及软件投资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项目补助最高为设备(含软件)投资的20%,单项目额度最高2000万元,聚焦实打实硬投入。部分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如智能车间、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视投资强度和产业带动评审得分确定奖补档次。
3. 申报门槛与资格——严把风险和效益关。申报单位需在四川注册、依法纳税、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或属地分支合法经营资质。近3年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无失信、异常经营行为,并承诺信息真实完整。项目周期要在3年内,2023年12月后起建、投资进度达30%以上。所有环保、安全、节能等手续需预先完备,信息一经申报原则上不得随意更动。
4. 示范项目与优先级——聚焦“链主”与新兴产业。具备行业标杆性,如已获得国家级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企业,将优先进入评审推荐名单。集群示范、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或高校、方案供应商)也为加分项。
四川智改数转省级补贴项目的申报与评审流程如何衔接?企业应重点关注哪些节点与材料?
申报流程以线上(四川省工业项目管理平台申报、材料上传)为主,由企业填报、区/市州经信局初审、现场核查、评审推荐、资料封存归档。2024年12月20日左右平台将开放申报,最晚12月25日前线上递交申请,12月27日前完成市州推荐和纸质材料提交。企业需精确准备如下关键材料:
– 完整项目申报表、投资明细及进度佐证
– 财务报表、法人资格与纳税证明
– 近三年环保安全合规性材料
– 合同、采购、安装与调试凭证,以及项目盈利预测与成效测算
– 技术改造方案、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证明(对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年版)》)
– 联合申报须提供合作协议与分工职责书
特别注意环保、安全、能耗等前置批文和项目承诺书的真实性,否则会被列入联合惩戒。
地方与国家配套政策还有哪些衔接与创新?
– 财政——除专项补贴外,部分市县对省级立项项目再“叠加奖补”,如下级配套补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特别是重点园区、新旧动能转换先导区支持更多元。
– 技术标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年版)》对数字化基础、系统集成、数据应用到决策智能均有分级指导。以此为数字化转型项目“体检自评”标准。
– 服务支撑——四川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弱项诊断、人才培训、技术揭榜挂帅、“找技术”等“一站式”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打通企业项目申报-建设-验收-后评价全流程。
三、智改数转战略价值与实施建议
企业申报智改数转项目,有哪些深层战略价值?如何科学把控申报路径,实现高效转型?
智改数转项目的战略意义,远超资金补贴本身。首先,其可撬动企业组织变革,重塑数字基因,推进业务数据贯通与流程优化。第二,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协同,提高生产计划响应、库存管理和交付能力,增强企业抗风险力。第三,依托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推动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为企业赢得更大市场空间和产业附加值。
实施建议:
1. 以顶层设计为抓手,开展数字化诊断,找准制约环节与方向(如数字化车间改造、智能工厂落地、供应链协同优化等)。
2. 匹配政策方向和评审指标(如链主企业带动、智能化示范场景等),编制科学完备的申报材料,确保进度、成效、规范“三到位”。
3. 联合产业上下游、高校或优秀供应商形成联合体,提升项目申报竞争力。
4. 用好“政策-平台-服务”全流程资源,所在市州的经信局、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基地等都是关键支撑。
5. 注重持续迭代优化——实施过程中密切跟踪产业政策和技术趋势,适时总结与调整,实现智能制造与企业业务的高效融合。
四川省以智改数转专项资金项目为牵引,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应紧跟政策脉搏,科学规划申报路径,把握供应链协同、数据贯通及智能制造的趋势,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进而成为四川新型工业化的中坚力量。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