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全面推进,“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省紧跟国家步伐,结合工业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接连发布《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配套政策,构建了全方位的产业升级支持体系。升级“智改数转”,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升,更事关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区域经济的未来。
实施难点与行业共性痛点专题问答
智改数转政策实施过程中,各行业企业遇到哪些普遍难题?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申报有何差别?
根据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四川省各级经信部门调研及业内反馈,企业在“智改数转”过程中多面临以下挑战:
1. 政策理解与申报流程复杂。部分中小企业理解政策内涵不足,面对专项资金申报、示范项目申报、智能工厂认定等流程时,常常因材料不规范而被淘汰。
2. 战略路径不清、多头投入。数字化改造需结合企业实际,部分企业幻想“一步到位”,但缺乏顶层设计与阶段规划,不明晰优先级,导致多头投入、见效慢。
3. 技术与软硬件投资成本高。高端设备、工业软件及系统集成需大量投入,资金压力成为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最大门槛。
4. 人才与实施能力短板。企业普遍存在数字化技术人才短缺、员工数字素养不高、运营内外协同不畅等现实问题。
5. 数据孤岛与系统集成难度大。尤其老旧工厂、分散车间,存在信息孤岛,系统互联互通难推进,阻碍了供应链协同与智能决策。
6. 资金支持获取难度高。部分中小企业筹资渠道有限,对项目信贷、专项贴息、补贴申报等政策不敏感,易错失政策窗口。
大型企业一般有更完善的项目管理和资金实力,能承接更高水平的智能化项目、参与链主主导的集群升级,申报材料标准化程度高;而中小企业需重点关注申报合规、结合供应商/集群抱团联合申报,并充分利用诊断咨询等政府免费服务资源。
政策与战略解读 专项资金申报重点精要问答
国家及四川省智改数转政策整体框架
四川省及国家层面智改数转政策主要有哪些制度体系和战略重点?
智改数转政策体系高度响应《“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方案》与工信部等部委相关要求,四川省据此发布了《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其核心方向包括:
– 企业智改数转网络联通(推动5G全连接工厂,算电融合、AI+制造等新模式);
– 产业链集群数字化转型(围绕链主企业推进上下游集成、协同制造、供应链协同管理);
– “智改数转”赋能与支撑项目,聚焦工业软件、高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算力提升等。
四川省在组织机制、财政支持、技术标准、人才培训等方面,已形成纵深推进的一体化服务保障体系。
财政支持及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当前四川省“智改数转”省级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申报的核心条件和支持力度如何?
(1)申报条件摘要:
– 项目在四川省内实施,符合国家和四川省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 申报主体为合法注册、依法纳税、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纳税合规的大型企业非独立法人)。财务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 重点支持5G全连接工厂、AI赋能、算力融合、优质工业软件与链主带头的供应链数字创新等项目。
– 项目周期一般不超3年,且原则上2023年12月后启动,设备(含软件)投资需达30%以上,单项投资额不少于2000万元。
– 近期无重大安全和环保事故、不列异地经营及失信名单。
– 环保、安全、能耗等前置审批合规,重视项目信息真实性。
(2)资金支持方式:
– 以项目补助的形式,最高补助不超过项目设备/软件投资额20%,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
申报流程及操作要点
在专项资金申报操作层面,有哪些关键流程与注意事项?
– 申报分线上初报(益企服务超市/四川工业项目管理平台填报)和线下材料递交(按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局现场/专家评审流程)。
– 纸质材料须整理规范、加盖公章、装订成册,并书面承诺信息真实性,团队联合申报需依据牵头企业所在地归口办理。
– 各市(州)经信局履行属地审核与项目推荐职责,项目入库储备是资金申报前置环节(需10月-12月分别完成);全年安排填报及审核窗口,应密切关注官方通知时间节点。
– 入库项目需每年按计划进行动态信息维护和验收。企业填报后如需更改核心内容,须报批。
标杆示范项目及技术标准
四川省在示范项目和技术标准引导上如何发力?企业自评与提升途径有哪些?
– 四川省已发布10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设有《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年版)》,企业自评包括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数据应用、智能决策“四级”标准,全程辅助政策申报与内部数字化改进。
– 针对食品工业等垂直领域,出台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指引及细化政策,实现“数字场景—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链式跃进。
– “链主带动”与集群/园区面状推广,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
– 优质供应商库建设、揭榜挂帅项目征集等模式,为企业技术选型/项目落地提供权威保障与资源对接。
战略价值与转型展望 专项路径与实施建议
企业申报与实施建议
企业如何最大化政策红利,把握数字化转型的窗口期?
– 科学制定转型规划,先做数字化诊断—厘清痛点—设立“小步快跑”目标,优先选择供应链协同、数据集成、自动化效率提升等高ROI场景为切入点。
– 围绕政策导向,选定政策支持的优先目录、领域规划项目(如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平台),结合专业服务商/高校资源,抱团联合申报。
– 重点关注申报时间节点、材料规范性与信息真实性。主动对接市州经信部门、专业平台(如“企策通”等),避免疏漏。
– 充分利用政府免费诊断、培训和咨询,把专项资金投向“带动全局”的数据采集、流程自动化、智能决策等核心环节。
– 建立转型持续改进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向数据驱动与智能协同演进,打造全流程智能管理体系。
除了政策补贴,智改数转还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战略回报?
– 打通上下游数据壁垒,深化供应链协同,提高设备利用效率与资源配置科学性。
– 明显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本增效,增强市场话语权及区位优势。
– 构建企业数字资产与创新生态,提高抗风险能力,加速向高端制造与智能服务转型。
– 锻造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中台与智能决策体系,提升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
– 成为行业示范,易获后续更多政策、资本、人才等综合性发展支持。
抓住政策窗口,转型共赢未来
2025年是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政策红利集中释放之年。四川省智改数转专项资金及配套政策,为广大制造业企业打开了智能化升级与高效协同的新窗口。企业唯有科学规划、规范申报、联合创新,才能借助政策东风实现从“降本增效”向“数智强企”跃升,在全球新工业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利用标准化自评与专业服务,迭代优化转型方案,企业不仅能争取到资金助力,更能实现根本性的能力跃迁和全行业的共赢发展。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