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节能减排难题如何破解?工业企业如何实现智慧超低排放
超低排放改造

节能减排难题如何破解?工业企业如何实现智慧超低排放

引言: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及多项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水泥、钢铁、焦化等高耗能行业成为环保与降碳监管的重点对象。面对环保标准跃升和节能降碳目标考核,工业企业如何用智能化手段高效达标,已成为迫切需求。本文将通过问答形式,解析政策动因、智能化平台应用以及改造达标的操作路径,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可操作的智慧方案。

一、政策如何推动企业节能减排?“超低排放”新要求下的行业挑战有哪些?

当前节能减排、超低排放政策有哪些核心要求,对水泥、焦化等行业有哪些特殊规定?

2024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多部门先后发布了《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控制技术指南》《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重点区域60%-80%的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需长时间维持在较低小时均值以下。水泥、焦化等高耗能行业被列为主要治理对象,需在生产全流程(如熟料煅烧、炼焦、储运、装卸等)严控有/无组织排放,采用清洁运输,建成超低排放工厂。

企业实施过程中主要痛点有哪些?

一是环保投资大、运维成本高,设备可靠性和达标率参差不齐。二是管理方式仍偏重人工经验,排放和能耗数据分散各系统,形成数据孤岛,难以闭环优化。三是排放达标难以持续,环保合规的数据上报复杂,稍有疏忽就存在超标被罚或追责风险。四是碳交易、能源双控、绿色评级等外部考核压力增加,但企业内部缺乏全流程监管和碳资产管理能力。

四川等经济大省在“十四五”节能减排上提出了哪些地方性举措?

四川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强调,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4%,重点行业实施绿色升级,推广高效节能与清洁运输。对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依托园区推进超低排放、能碳一体化改造,对未合规企业加大监督力度和惩罚措施,并通过政策、金融等手段赋能绿色转型。

超低排放改造
超低排放改造

二、智能化平台如何帮助企业突破节能减排瓶颈?主要功能和创新有哪些?

“智慧节能环保超低排放平台”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

该平台以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为核心,构建覆盖生产、环保、能耗、排放、设备资产碳管理等多模块的数字化闭环。其核心价值在于将生产与环保彻底打通,实现从“经验控制”向“数据驱动、智能响应”转型,达到全过程、全维度、全时段的节能减排与合规监控,为企业提供高效达标和降本增效“双保障”。

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如何数字化、自动化?

平台通过CEMS(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视频监控与IoT传感器,实现厂区所有排放节点的污染物浓度、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数据采集,并自动建成电子台账。依托大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实时预警异常,分析排放趋势与治理短板,支持政策合规性的数据自动归集与报送。高可靠性的监测保障企业长期持续达标,避免因疏忽造成的高额处罚。

能耗与碳管理如何融合优化?

平台设有能碳管理模块,集成MES、DCS等生产数据,对电、气、水、原料、燃料消耗及碳排放全过程追踪与核算。通过国际/国内主流碳核算标准,自动生成企业碳资产台账,动态评估单位产值能耗、碳足迹,并可进行能耗/碳排放预测,为“双碳”目标考核、碳交易、绿色评级等外部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资产与环保设备如何预测性运维和精细化管理?

EAM资产管理及预测性维护模块结合AI算法和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对环保设施(脱硫、脱硝、除尘等)健康状态智能评估。可自动预警潜在故障、推送检修计划,减少计划外停机和重大环境事故,延长设备寿命。同时提升运维效率和环保设施达标率,大幅降低人工依赖和运维投入。

生产与环保协同如何推进?

平台打通生产、设备与环保各系统,基于智能算法实现工艺参数的协同寻优。例如根据环保压力动态调整生产调度、优化燃烧、配料工艺或切换清洁能源,自动控制排放设施启停,提高生产与环保的耦合度,在稳定达标基础上最大化节能收益。

“合规驾驶舱”与智能决策怎么落地?

平台集成可视化监管驾驶舱,结合GIS厂区地图和业务大屏,实时展示所有排放、能耗、碳资产和重点设备的全局运行状态。管理层可据此快速做出生产、环保、能碳协同调度决策,并一键导出政策标准化报告。系统支持政策自动比对与履约清单生成,极大简化企业接轨《意见》《指南》等新政模式。

在焦化、水泥、钢铁等行业应用案例有何成效?

目前,该类平台在一批头部水泥、焦化、钢铁企业落地,达到了每月95%+生产时间超低排放达标,能耗同比下降6-10%,企业合规数据归集效率提升90%,设备故障率和环保风险显著降低,多家企业获得绿色工厂和国家级绿色示范项目认证。

三、企业如何高效实现超低排放达标?智慧治理预期带来哪些提升?

实施智能化超低排放解决方案后,企业有哪些具体收益和提升?

– 节约运维和环保投入成本10%以上,降低因超标处罚带来的经济损失;
– 排放、能耗、碳足迹等环境绩效可视化、自动归集、合规报送,满足政策和碳市场所有合规要求;
– 生产与环保双向协同提升,减少能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
– 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延长设施寿命;
– 企业绿色管理与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获得更多市场与政府绿色通道支持。

企业推行数字化平台如何保证顺利落地?

一是需统一认识,将环保与生产、能源作为“一盘棋”管理,由高层统一推进。二是与行业专家和平台服务商深度合作,充分梳理生产流程与原有系统,量身定制平台集成和数据接口。三是实施过程中可先试点后推广,结合政策辅导获取各类资金、技术支持。四是完善制度、培训运营团队,确保平台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未来绿色转型趋势下,智慧超低排放平台还有哪些前沿应用?

未来平台将主动对接碳交易系统、绿色金融、社会责任披露等外部生态,融入AI自学习优化、区块链环保数据确权等新技术,实现碳减排、绿色供应链、企业ESG等一站式闭环管理,推动工业企业成为智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随着政策持续加码和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智慧超低排放已经成为“硬门槛”。选择以智能化平台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模式,是突破节能减排难题、赢得绿色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未来,绿色低碳工厂必将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签,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超低排放

节能环保超低排放解决方案

基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技术,构建一套通用工业环保超低排放数字化管理平台。平台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资源与能源消耗的精准化、数字化、动态化、全过程监测与管控,助力工业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和碳减排目标。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