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四川省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粗放型向高端智能型转型的关键期,而《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出台,正是这一进程的战略蓝图。该计划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智改数转’,旨在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打造300个省级以上标杆项目。这不仅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还将联动产业链上下游,释放数字红利,助力四川经济在‘十四五’末期迈向新高度。
政策框架解读:核心目标与路径图
《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是四川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省级顶层设计。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明确且量化:到2027年,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建设200家智能制造先进工厂和100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数控率达7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2%。这些目标并非空洞,而是嵌入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数字化转型能降低生态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并与绿色低碳目标联动,形成‘智绿融合’效应。
路径图分为五个层面
企业层面:鼓励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推动骨干企业率先‘智改数转’,中小企业通过普惠服务上云用云,目标覆盖50万家中小企业。
产业链层面:加快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贯通,链主企业开放接口,共享解决方案,形成协同数字化供应链,支持‘产业大脑’建设。
智能制造层面:实施升级改造工程,突破关键技术,推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模式,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六大优势产业。
绿色安全层面:融合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建设绿色工厂,推动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测,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
基础设施层面:推广5G工业应用,建设智能算力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支撑能力。
这一框架的逻辑在于:从点(企业)到面(产业链),再到网(基础设施),层层递进,确保转型不留死角。前瞻来看,该计划将助力四川制造业在西部地区率先形成数字经济新动能,预计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将显著提升。
财政支持体系:真金白银的政策细节
四川省为‘智改数转’注入大量财政资源,形成多层次支持体系,确保企业转型有资金保障。核心是‘智改数转’切块资金池,总额预计超百亿元,优先倾斜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中小企业普惠服务。
切块资金支持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单体项目最高补贴5000万元,覆盖设备购置、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环节。中小企业可获20%-30%的项目投资补贴,重点领域如光伏、白酒等优势产业补贴比例上浮10%。
技改贷款贴息
针对技术改造贷款,提供利率贴息,最高达贷款额的50%,期限最长3年。2024年已累计贴息超10亿元,帮助2000余家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推动设备更新与数字化升级。
税收优惠
享受国家及省级叠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减免(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增值税即征即退(设备进口15%退税),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75%)。此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可获土地使用税减半,绿色转型项目额外享受环保设备加速折旧。
这些支持的联动效应显著:财政资金撬动银行贷款,形成‘银政企’合力;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负担,刺激内生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四川省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5%,得益于这些‘真金白银’激励。企业需注意,资金分配遵循‘项目评审+绩效评估’机制,确保高效使用。
项目申报全流程:步骤化拆解指南
申报‘智改数转’项目是企业获取支持的关键路径,全流程设计科学,从诊断到拨付闭环管理,确保高效透明。以下是步骤化拆解:
步骤1:政府免费诊断(准备阶段,1-2个月)
企业向当地经信部门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申请免费诊断。专家团队评估企业数字化水平,提供个性化改造方案。条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提交基本资料(如财务报表、技术报告)。2024年已为5000余家企业提供诊断,覆盖率达30%。
步骤2: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申报(申报阶段,2-3个月)
基于诊断报告,编制项目申请书,提交省级经信厅。标准包括:数字化车间需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率>50%,智能工厂需集成AI、大数据,示范项目需有创新应用场景。材料清单:项目方案(含目标、路径、预算)、可行性报告、技术支撑证明。评审采用专家打分+现场考察,优先六大优势产业。
步骤3:项目验收(实施阶段,6-12个月)
项目启动后,企业按计划推进,定期报告进度。验收标准:量化指标达标(如数控率提升20%),第三方机构评估。未达标需整改。
步骤4:资金拨付(结项阶段,1个月)
验收通过后,资金分批拨付(前期30%、中期40%、尾款30%)。总时长约12-18个月。
全流程痛点及策略:中小企业申报门槛高,可借助促进中心指导;避免常见错误如方案不量化。成功案例:成都某电子企业通过此路径获3000万元补贴,生产效率提升40%。
服务生态利用:赋能企业的资源池与中心
四川省构建了完善的‘智改数转’服务生态,企业可高效利用政府资源,避免‘不会转’困境。
服务商资源池
经信厅公布的省级资源池包含200余家服务商,涵盖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咨询诊断等领域。企业可通过平台匹配,享受优先对接。利用策略:优先选择23家已认定数促中心的供应商,他们参与117项标准制定,服务超25万家企业。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全省55家中心(2025年新增18家)是核心枢纽,提供诊断、培训、融资对接。企业可申请加入或合作,享政策倾斜。成效:中心订单收入近10亿元,支持1412家中小企业,提供500+轻量化解决方案。联动效应:中心与产业链融合,推动‘建圈强链’,如攀钢集团通过中心实现供应链数字化,成本降15%。
前瞻建议:企业应主动融入生态,参与160个数字化平台,构建跨界联盟,实现从单点改造到全链协同。
四川省‘智改数转’行动计划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清晰蓝图和坚实支撑。通过政策框架的引导、财政的激励、申报的规范及生态的赋能,企业可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重塑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针对企业,建议立即行动:一是开展自评,申请免费诊断;二是组建跨部门团队,编制申报方案;三是对接促进中心,锁定服务商;四是关注2025年数促中心申报(截止9月30日),争取‘排头兵’地位。四川省制造业的未来,取决于今日的数字化决心——携手共进,共谱智能新篇。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