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前矿业发展面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多重挑战。随着国家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矿业模式已难以为继。智慧矿山解决方案应运而生,通过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矿山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本文将深入探讨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如何破解行业痛点,推动矿业转型升级。
矿山行业痛点与智慧矿山建设的必要性
矿山行业面临的主要痛点
- 安全风险高:井下/露天矿作业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预警难,人员定位与安全监控存在盲区,安全事故预防能力不足。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的数据,矿山事故仍然居高不下,亟需提高预警和预防能力。
- 生产效率低:“采、掘、机、运、通”等环节协同性差,依赖人工调度,设备综合利用率(OEE)不高,存在生产浪费现象。
- 设备管理粗放:核心设备依赖计划性或故障后维修,运维成本高,非计划停机损失大。
- 能耗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对主扇、水泵、压风机等关键用能设备的精细化监控与优化控制,节能降耗潜力巨大。
- 环保合规压力大:粉尘、废水、废气、尾矿库等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不全,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监管要求。
- 信息孤岛严重:各生产、安全、监控子系统独立运行,数据无法互联互通,决策缺乏全局数据支撑。
政策驱动与行业发展方向
针对这些痛点,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矿山智能化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快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矿山升级,特别是对于高难度、高风险的矿山,应加快建立智能化管理与操作系统。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也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要达到60%以上,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要达到30%以上。
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不仅表明了国家对矿山智能化建设的重视,也为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智慧矿山建设已成为提升矿山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在安全风险解决中的作用
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通过多种技术和系统协同,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1. 矿山安全一体化管控平台:融合人员精确定位、视频智能分析、瓦斯/水/火等灾害监测预警、顶板/边坡在线监测等功能。例如,山东捷瑞数字科技实施的某大型矿山智能管控平台项目,通过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成功避免了多起潜在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智能设备故障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设备故障。例如,平台能够识别出设备异常振动、温度变化等早期故障征兆,提前发出预警,避免事故发生。
3. 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应用AI视觉识别技术,对矿区内的人员行为、设备状态进行自动分析,及时发现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
实际案例分析
在新疆大明矿业集团的天湖铁矿,通过自主研发的综合管控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实时采集生产数据与视频信息,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决策,成功实现了远程驾驶与无人值守的采矿模式,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风险。
智慧矿山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方法
智能化和自动化手段
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手段,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1. 智能采掘与生产执行系统(MES):包含智能调度、无人驾驶矿卡管理、自动化采掘控制、生产计划与执行监控。例如,国家能源集团的曹家滩煤矿通过“5G+边缘计算”方案,提升了采煤效率,实现了远程控制。
2. 数字孪生与可视化监控平台:构建矿山全景数字孪生体,实现从地表到井下的”一张图”可视化监控与仿真推演。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三维模型直观掌握生产全貌,优化生产决策。
3. 模块化集中联合作业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矿业工程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大空间、多作业面带来的困扰,显著提高了矿山的劳动生产率和电能使用效率。攀枝花市正在形成”钒钛磁铁矿全产业链绿色开发”模式,是该理念的有效实践。
数据支持
案例表明,截至2025年4月,全国已建成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907处煤矿实现了智能化,智能开采的煤矿产能占比迈过了50%。这些智能工作面的应用,使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人员减少了15%以上。
智慧矿山系统如何解决设备管理粗放的问题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
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预测性维护系统(EAM/PdM):对核心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分析设备健康状况,实现预测性维护而非计划性维修。
2. 设备远程诊断与维护: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设备远程诊断,专家可远程指导现场维修,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3. 设备运行参数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持续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高设备效率和使用寿命。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例如,在矿山综合管控方面,利用云平台与三维GIS技术,构建了矿山的数字孪生。这样即可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掌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使设备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维修成本降低了15%以上。
智慧矿山降低能耗与满足环保要求
能源与环保在线监测系统
智慧矿山通过能源与环保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能耗精细管理和环保合规:
1. 能源与环保在线监测系统(EMS):精细化监控水、电、油、气等能耗及粉尘、废水等环保指标。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找出能源使用和排放的规律和异常,实现精细化管理。
2. 智能节能控制:根据生产负荷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主扇、水泵、压风机等能耗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按需供能。
3. 环境监测与预警:实时监测粉尘、废水、废气、尾矿库等环境指标,确保符合环保要求,提前预警环境风险。
绿色矿业发展
案例表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单位能耗产出率比传统矿区提升了37%,生态修复面积也实现了年度增长18%,这说明智慧矿山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显著成效。
智慧矿山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通的方法
统一的数据架构
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通过统一的数据架构,打破信息孤岛:
1. 矿山数据融合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各子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例如,《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的推广有助于实现数据共享。
2. 综合信息平台:将地质、生产、安全、设备、能源等各领域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 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帮助管理者快速掌握全局情况。
华为云解决方案
华为云为矿业企业提供的端到端数据解决方案,基于先进的数据管理方法和ITOT融合技术,确保了IT资源的弹性和可扩展性,实现了数据统一管理和业务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智慧矿山建设的应用价值与未来展望
应用价值
智慧矿山建设为矿业带来显著价值,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1. 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据统计,智慧矿山应用后,矿山事故发生率降低了30%以上,特别是重大事故明显减少。
2. 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力成本降低20%以上,能源成本降低15%以上,维修成本降低15%以上。
3. 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粉尘排放减少40%,能源利用效率提升30%,助力矿山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4. 赋能科学决策: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取代经验决策,提高决策准确性和效率。
5. 推动产业升级与智能化转型:推动矿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
未来展望
1. 技术融合加深:5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与矿业深度融合,催生更多创新应用。
2. 无人化程度提高:井下作业将逐步实现从少人到无人,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率将超过50%。
3. 标准体系完善:到2026年将建立完整的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4. 市场规模扩大:据预测,到2030年智能煤矿与非煤矿山的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超过2.3万亿元。
5. 普惠性增强: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中小矿山也能负担得起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将大量涌现。
随着《2025智能矿山蓝皮书》的发布,以及”十四五”规划的深入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矿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