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矿山安全生产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矿山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那么,面对当前矿山行业的安全威胁、低效问题和环保压力,智慧矿山到底是否能成为真正的“解药”?
当前矿山行业面临的核心痛点
1. 如何看待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近年来,矿山水害、瓦斯突出、顶板塌陷等事故频发,尤其是中小矿山管理薄弱,安全监测不到位,人员伤亡事件屡见不鲜。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矿山事故近万起,死亡人数仍在高位徘徊。因此,强化风险预警能力和提升实时监测能力是矿山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 为什么矿山生产效率低?
传统矿山作业仍高度依赖人工调度,导致“采、掘、机、运、通”五个核心生产环节难以高效协同。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矿山,缺乏统一调度平台和实时生产数据支撑,造成大量人力浪费和设备闲置,综合设备利用率低下。
3. 设备管理为何粗放且耗费巨大?
多数矿山仍沿袭传统的计划修或故障后维修的模式,缺乏系统化的设备健康管理机制。这导致设备非计划停机频次升高,运维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引发连锁事故。例如,一台核心采掘设备若发生意外停机,可能影响整个生产线运转数日。
4. 为什么能耗管控水平如此落后?
许多矿山对主扇、水泵、压风机等高耗能设备缺乏智能监控能力,未能实现运行优化。在“双碳”战略推动下,矿企亟需构建能源动态监测和调度体系,提升能效管理,降低碳排放。
5. 环保压力为何日趋严峻?
矿山废料处理、粉尘控制、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金属矿和煤矸石堆场,极易造成水源污染、空气超标等环境问题。在环保督查趋严的趋势下,矿山亟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环保在线监测体系,实现数据闭环管控。
6. 数据孤岛现象如何阻碍决策科学化?
目前大部分矿山的监控系统、调度系统、安全系统相互孤立,缺乏统一数据中心,导致关键信息无法高效流转。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管理人员难以基于整体数据作出及时响应。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逐一破解上述痛点
1. 安全管理一体化——如何做到风险早发现?

依托物联网传感技术构建的“智能矿山安全一体化管控平台”,融合人员定位、视频分析、气体传感和边坡监测四大子系统。以贵州某煤矿为例,部署了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和智能视频联动分析平台后,事故响应效率提升了4倍,瓦斯泄漏误报率下降了90%以上。
2. 生产调度智能化——如何实现作业协同优化?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智能调度子系统,矿山可以构建三维可视化生产场景,实时反映“采掘运通”状态。以陕西神东集团为例,其数字孪生驾驶舱实现了从原料开采到产品输送的全程自动化调度,人均产量提升了30%以上。
3. 设备预测性维护——如何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引入AI算法+边缘计算架构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EAM/PdM)”,对振动、温度、电流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提前预测部件老化趋势并生成维修建议。内蒙古一家铜矿通过部署PdM系统,设备平均修复周期由原来的7天缩短至2.5天,节省运维费用超百万元。
4. 能源精细化管理——怎样实现节电节水的目标?
构建EMS能源监测模块,集成电力、用水、供风等设备运行数据,辅以AI能效优化引擎,可在用电高峰时段自动调节负载平衡。山东某铝土矿上线该系统后,年均电费支出降低12%,泵站效率提升18%。
5. 环保合规闭环管理——为什么矿山也需要“环保大脑”?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集成了PM2.5、噪声、水质分析仪等多种传感器,配合云端大数据平台,可自动生成环保日报,并对接政府排污申报系统。福建龙岩某建材厂通过这套环保智能管理平台,顺利通过国家环保达标核查,免除了行政处罚。
6. 多维度数据融合——如何打破“信息孤岛”?
搭建统一的“矿山数据中心+数字孪生平台”,打通各子系统的接口协议,构建从井下到地面的全链条数据库。用户可通过PC端或移动终端查看任意时刻的生产状态、风险分布和能源消耗,大幅提升跨部门协同与应急指挥能力。
应用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十四五”矿山智能化建设指导意见》,我国计划到2026年建成2000个以上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山,实现煤矿智能化率达到60%以上。届时,智慧矿山将不仅是一个局部信息化系统,更将成为涵盖安全生产、资源调配、人员管理、应急决策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生态。
随着5G、AI大模型和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的不断成熟,未来矿山将逐步向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矿区”转型。例如,5G专网的应用将支撑更多远程遥控和无人巡检任务;而大语言模型(LLMs)或将用于辅助矿山工程图纸解读、应急预案编写和员工技能培训,进一步释放人力潜能。
更重要的是,未来智慧矿山不再是单个企业的“孤岛试验田”,而是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地方政府可依托“一网通办”的数据底座,构建区域级的“矿业大脑”,实现对辖区内全部矿山资源的统筹调度和风险预警,真正把矿山治理纳入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智慧矿山不仅是化解安全压力、降低成本的利器,更是推动矿业绿色发展、走向高端制造的关键路径。唯有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相融合,才能让传统矿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