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前,我国矿山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安全风险高企、生产效率低下、运维成本攀升、合规压力增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一系列挑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矿山智能化建设步伐,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的《“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也强调要提升矿山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科技强安、依法治安。
在此背景下,“智慧矿山”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矿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解决上述痛点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一体化管控平台,智慧矿山实现了对“采、掘、机、运、通”等核心环节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与协同优化,不仅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也为绿色矿山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智慧矿山为何成为解决矿山转型痛点的关键?
矿山企业面临的三大核心痛点是什么?
1. 安全与效率的矛盾
矿山生产环境复杂、作业风险极高,尤其是井下煤矿和露天矿边坡区域,极易发生瓦斯爆炸、水害、顶板垮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有的安全管理方式依赖于人工巡检与固定传感器监测,存在监控盲区大、预警响应慢的问题。同时,各生产单元之间协同性差,调度依赖经验,无法实现全局效率最优。
2. 成本与维护的压力
矿山的核心设备如主通风机、运输卡车、破碎磨机等运行负荷大,故障率高。现行的运维模式主要以计划性维修和事后抢修为主,缺乏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能力,导致设备利用率低、非计划停机损失严重,能耗控制粗放。
3. 合规与决策的壁垒
矿山在环保方面需严格遵守粉尘排放、废水处理、尾矿库安全等监管要求,但由于数据采集分散、缺乏统一平台,导致监管响应不及时、报表生成效率低。此外,各业务系统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数据融合分析能力,难以支撑科学决策。

为何智慧矿山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痛点?
智慧矿山通过工业物联网(I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通矿山“人、机、环、管”四要素的数据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智能管控。这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障作业安全,还能强化数据治理与合规管理,助力矿山实现绿色、智能和高质量发展。
二、智慧矿山如何实现安全生产“事前预警”?
场景一:融合多源感知技术,构建智能安全一体化平台
-人员精确定位系统:采用UWB(超宽带)或北斗RTK定位技术,实现人员、车辆在地表与井下的厘米级实时定位与轨迹回放,一旦进入危险区域可自动触发警报并联动广播系统。
-视频智能分析:基于AI视觉算法,部署违章行为抓拍与异常事件自动报警功能。例如,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违规穿越警戒线等行为,并通过移动端APP即时推送至管理人员。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接入多参数传感器,对瓦斯浓度、地下水涌出量、围岩压力、地温变化等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地质雷达和地震波探测,实现水害、煤与瓦斯突出、老空区塌陷的提前预判。
-边坡/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在露天矿边坡或地下巷道布置位移、裂缝、应力传感装置,通过边缘计算设备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并接入预警模型,一旦监测数据超出预设阈值,系统自动启动应急预案。
三、智慧矿山如何实现生产流程“协同优化”?
场景二:打通采掘运通全链条,构建智能调度中枢
智慧矿山通过集成制造执行系统(MES)与智能调度平台,实现从任务下发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提升作业协同效率。
-智能采掘管理系统:通过PLC/DCS控制层与边缘采集设备联动,实现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等关键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结合地质模型与矿石品位分布图,系统自动生成最优化的割煤路径和掘进方案。
-无人驾驶车队调度:针对露天矿场景,引入5G远程遥控矿卡与激光雷达导航技术,通过中央调度系统实现自动避障、路径规划和载荷分配,有效提升运输效率并减少事故风险。
-能源协同优化系统:集成电力负荷监测、设备功耗追踪与能效分析模块,对空压机、主通风机、水泵等高耗能设备进行节能调控,动态调整运行策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四、智慧矿山如何实现设备运维“降本增效”?
场景三:推动设备管理从“计划检修”走向“预测性维护”
传统运维模式下,设备故障具有突发性强、恢复周期长的特点,造成大量非计划停机损失。智慧矿山通过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与预测性维护(PdM)引擎相结合,推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迈向智能化。
-多维健康诊断:通过振动传感器、温度探头、电流波形等采集设备状态信号,结合FFT变换与机器学习算法,形成设备健康状态画像,精准判断磨损程度与潜在故障。
-故障预测与提前干预:建立历史故障数据库,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故障预测引擎,实现关键设备的提前预警与维修排程优化,将平均故障间隔(MTBF)提升30%以上。
-数字工单驱动的运维闭环:系统根据预测结果自动生成维修工单并推送至移动端,配合AR眼镜等辅助工具指导现场作业,确保维修质量可控可追溯。
五、智慧矿山如何实现全局运营“一图统揽”?
场景四:打造“数字孪生+可视化”一体化监控中心
智慧矿山通过构建数字孪生矿山模型与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深度融合能源、环保、生产与安全四大维度数据,形成矿山全景“一张图”展示,实现跨层级、跨业务的全景监控与辅助决策。
-数字孪生建模: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地质勘探数据、工程设计图纸等资料,构建矿山物理空间的高保真数字镜像。支持地表地形、巷道结构、设备布局、水文管网等可视化呈现。
-实时动态仿真:通过接入SCADA、DCS及各类IoT传感器数据,在数字孪生模型中同步展示生产进度、能源流动、污染物排放等关键指标,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实时映射。
-应急模拟推演:在三维视图中模拟突发事故(如火灾、滑坡),测试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评估救援路线与资源配置合理性,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与科学性。

六、智慧矿山的应用价值与未来展望
价值总结:提升安全水平、降低成本支出、实现绿色发展
智慧矿山通过构建“安全一体化平台、生产智能调度、设备预测性维护与数字孪生全景视图”四大核心场景,有效解决了传统矿业在安全管理、效率协同、运维成本与绿色合规等方面的痛点问题:
– 安全方面:实现“人、机、环”的全过程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显著提升安全预警时效性和事故预防能力;
– 效率方面:打通生产链各环节数据壁垒,优化资源配置与作业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 经济效益:降低设备运维成本、节省人力资源投入,显著减少非计划停机损失;
– 绿色环保:实现污染物动态监测与能源智能管控,助力矿山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趋势展望:AI深度赋能、生态协同演进
未来,随着AI大模型、量子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智慧矿山将向更高维度演进:
-AI原生驱动的决策智能:借助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垂类模型结合,形成矿山决策大脑,辅助管理层制定更加智能化的战略决策;
-无人化矿山全面落地:在5G、物联网与机器人技术加持下,矿山将逐步迈向“少人化”直至“无人化”生产模式;
-产业链协同生态:智慧矿山将成为智能制造产业链的一环,与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深度融合,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智慧矿山不仅是技术变革的体现,更是矿业迈向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企业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支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最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价值释放。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