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面对日益复杂的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传统的人力密集型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矿山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的需求。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推动矿山向“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方向加速转型。智慧矿山解决方案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管控平台,成为破解矿山安全与效率难题的关键路径。
当前矿山面临的主要挑战
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
我国矿山多处于复杂地质环境中,井下开采面临瓦斯突出、水害、顶板垮塌、地热等多重风险,露天矿则需应对边坡失稳、粉尘飞扬等问题。传统依靠人工巡查的安全监控存在覆盖面不全、响应滞后等缺陷,易造成事故隐患。此外,生产调度依赖人工经验,“采、掘、机、运、通”等环节协同性差,导致设备综合利用率不足50%。
运维费用居高不下,维护体系亟待升级
核心生产设备如矿卡、提升机、主扇风机等大多采用计划性维修或故障后处理方式,运维效率低、成本高。据行业数据显示,非计划停机平均每次可导致上百万元损失。同时,能耗管理体系粗放,未充分挖掘节能潜力,造成资源浪费。
信息割裂现象普遍,科学决策缺乏统一依据
矿山各子系统独立运行,形成大量“数据烟囱”,难以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联动分析。环保监测数据缺失或上报不及时,无法满足日趋严格的政府监管要求。决策层缺乏统一平台支持,影响战略制定与风险响应能力。

智慧矿山的核心应用场景解析
实现作业全过程的安全预警机制
平台功能: 安全一体化平台融合人员定位、视频AI分析、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智能传感器网络,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例如,通过UWB高精度定位技术对作业人员进行动态追踪,并结合AI摄像头识别违章行为;部署瓦斯/水压/温度等多参数传感器实现灾害早期预警;利用GNSS监测系统对露天矿边坡位移进行全天候自动采集。
实际价值: 将被动响应转变为事前预防,降低事故率90%以上。山东某矿通过搭建一体化安全平台后,全年重大安全隐患下降约47%,员工违规操作次数减少70%。
优化工序衔接流程以提升运行效能
平台功能: 智能调度系统对接MES生产执行系统与无人驾驶车队管理系统,打通从采矿设计、爆破参数设定、设备调度到运输路径优化的全链条数据流。系统可根据地质模型自动分配最优任务包,并动态调整作业节奏以匹配上下游工序。
实际价值: 提升整体作业效率20%以上。某铜矿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后,日均出矿量提高25%,车队通行效率提升近40%。
推动运维策略转变为预测驱动模式
平台功能: 预测性维护(PdM)模块集成振动、电流、噪声等多种传感器,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健康评估模型,实时监测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系统可预测潜在故障并推荐维修策略,提前干预避免突发停机。
实际价值: 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15%-20%,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60%以上。一家大型煤矿应用该系统后,年节省运维成本约800万元。
打造一站式运营总览视窗
平台功能: 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融合三维建模、SCADA数据、视频流、环境监测信息,实现地表至井下全场景数字化映射。能源管理系统(EMS)接入实时能耗数据,结合AI算法进行能效优化建议。
实际价值: 实现矿山全景可视化管控和仿真模拟,辅助管理者快速决策。某铁矿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对全矿区资源调度、设备运行、环境变化的集中掌控,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智慧矿山引领行业变革的前景展望
推动全产业链向高质量方向跃迁
智慧矿山不仅显著提高了安全水平,更在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全面智能化升级后的矿山平均可降低运营成本15%-25%,碳排放减少10%-20%。随着5G工业专网、边缘计算节点等新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矿山的互联互通与响应速度将进一步增强。
迈向高度集成化的发展阶段
未来智慧矿山将向更高层次演进:
– AI深度赋能: 利用大语言模型辅助决策与智能问答,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 机器人集群作业: 实现钻孔、装药、爆破、搬运全流程无人化协作;
– 产业数字融合: 构建矿山-加工厂-物流链一体化数字生态,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
国家将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财税与金融支持力度,推进中小型矿山分阶段实施智能化改造。预计至2030年,全国超80%的大型矿山将达到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矿业新生态。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