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十五五”规划的政策指引下,中国正加速迈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新时代的国家战略,AI+工业互联网融合战略不仅标志着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新阶段,亦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这一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自主可控技术体系构建以及生态协同机制创新等核心议题成为推动“十五五”期间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
构建AI+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挑战与突破方向
破解AI+工业融合落地难题
当前阶段,国有企业在推进AI+工业互联网项目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实施难点。首先,顶层设计缺失使得整体战略统筹不足,各部门各自为政,导致资源难以整合;其次,系统异构性强,平台数据孤岛现象突出,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阻碍企业内部信息流通;此外,实际AI应用场景不确定性强,落地场景有限,造成企业对投入产出比的质疑;复合型人才短缺、组织体制僵化以及供应链安全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项目落地难度。

推动政策引导与战略协同
国家层面的支持体系构建
为加快AI+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支持政策,涵盖财政支持、技术规范、示范推广和生态协同等多个维度。通过设立专项预算、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等工具鼓励企业进行数字改造;同时加强标准化建设,如《工业互联网平台异构集成标准》《AI模型工业应用规范》等,提升平台互操作性与模型可信度;此外,遴选标杆示范工程,并推进国家级工业数据空间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平台生态与产业协同机制创新
推动AI+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还需强化平台化生态协同能力。规划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统一接口和数据标准,促进平台模块化、标准化建设;二是建立可信数据流通机制和评估体系,提高企业间资源协同效率;三是通过政策倾斜支持平台型企业及创新项目,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AI+工业互联网作为关键推手,将聚焦AI算法、工业软件和数据治理三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自立;构建统一评价体系以推动平台互联互通;以“平台+场景”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范式;并通过建设标杆工厂和智慧园区树立行业典范。
展望未来:打造中国式智能工业新范式
战略意义与价值重构
“十五五”时期,AI+工业互联网将在三个层面对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其一,重塑制造范式,驱动从传统批量制造向个性化定制、柔性产线转变;其二,优化产业链条,实现信息透明化与高效协同响应;其三,革新服务体系,通过AI赋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政策申报重点方向
为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国有企业应关注四个重点领域的资金申报与试点机会。包括参与“人工智能+制造”专项、争取平台建设与技改类补贴,在数据确权、交易机制等改革试点中发挥积极作用,并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工厂、数字孪生等示范应用场景申报。
“十五五”规划将工业互联网与AI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国有制造业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历史窗口。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与生态协同形成合力,才能加快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