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十五五”规划的指引下,中国正步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新型工业化为重要支撑、以深化“AI+”与工业互联网融合为关键路径的发展新阶段。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国有企业肩负着引领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历史使命。当前,面对数据孤岛、系统异构、AI应用落地难等核心痛点,如何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已成为“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智能化转型与生态协同的关键命题。本文将围绕政策环境、战略价值与未来展望,系统解读“十五五”期间“AI+工业互联网”融合的战略路径与实施策略。
一、实施难点与挑战解析
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临哪些现实困难?
当前国有企业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挑战:第一,战略碎片化与顶层设计缺失,缺乏整体性、前瞻性的技术部署路径与生态协同模型;第二,平台数据孤岛严重、异构系统并存,导致难以实现跨企业、跨领域数据要素化和价值流动;第三,AI应用场景落地难、投入产出比不确定,使得技术应用风险与效益预期不匹配;第四,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供应链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仍受外部环境制约;第五,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传统组织变革阻力较大,制约平台能力提升;第六,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入国有平台生态存在明显技术、资金门槛,生态协同面临壁垒。
AI赋能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难的问题如何解决?
解决AI在工业场景中应用落地难的问题,需要从技术、机制与生态角度协同发力。一是强化基础能力,构建适用于工业场景的标准化AI模型、算法框架与数据治理机制;二是推动典型行业示范,打造标杆工厂和应用案例,提升AI在生产、维护等核心流程中的适配性;三是建立行业级AI场景数据库,支持模型快速迭代,解决“场景-模型-应用”闭环匹配难题;四是完善产业协同机制,打通企业上下游数据与资源壁垒,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AI赋能生态。
国有企业在平台自主可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国有企业在平台自主可控方面主要面临技术依赖性强、核心软硬件供应链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与安全防护机制等问题。当前多数平台依赖进口芯片、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造成平台安全风险高、可控能力弱。同时,不同平台间的数据标准不一,信息孤岛严重,无法支持跨企业协同和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

二、战略解读与政策支持体系深度解析
十五五规划中对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的解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和国资委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进一步强调要“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并重点部署“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与可信流通能力培育”。这些政策信号表明,国家正将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构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为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与政策倾斜。
国家支持AI+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及“十五五”相关规划,国家已构建起涵盖财政金融、标准规范、示范推广与生态服务的四维政策支持体系。具体包括:
财政金融支持:设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项预算,用于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升级与AI研发投入;科技创新专项补贴倾斜至具备示范效应的重点项目;对芯片与工业软件实施税优政策,引导企业加速实现软硬件替代;提供低息贷款及数字转型专项基金,保障企业转型资金需求。
技术标准与安全体系:制定平台异构集成标准、AI模型工业应用规范、数据可信流通协议及安全防护能力评估指南。推动建设国家数据空间与跨域协同平台,实现数据“确权、定价、流通”机制闭环。
示范与应用推广:开展国有工业互联网领航平台遴选,打造标杆案例,推广产业链协同示范项目;通过“AI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工程”,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工业应用场景。
生态与服务支撑:建设国家级工业数据空间、开放公共算力资源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工程,推动跨企业协同诊断服务和智能诊断体系建设。
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与AI深度融合的方法
推动平台与AI深度融合,应以“数据要素化”为核心驱动,建设“数据+模型+算法+场景”的一体化能力架构。国有企业可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打造AI模型工厂,构建平台统一算法中心,支持多模型、多任务协同能力;
二是构建可配置、可扩展的数据中台和AI中台,提升平台对工业领域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能力;
三是构建“AI+工业场景模型库”,围绕装备运维、智能质检、产品设计等重点环节,形成典型应用场景库;
四是加强平台间的协同能力,通过标准数据接口、通用协议体系实现AI能力的可复用、可迁移。
国家引导国有企业构建安全可信平台生态的方式
国家在2024年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强调“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数据可信流通体系”。为此,将重点推动平台安全标准的统一制定,建设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使用全产业链的安全防护体系。同时,建立安全可控的芯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供应链,加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建设。在制度层面,国家将在2025年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能力评估指南》,强化平台安全能力认证与监管体系。此外,还将推动建立“平台共治”机制,协同构建多方参与、责任共担的安全治理结构。
三、战略价值与未来展望:以“标杆工厂”为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
AI+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AI+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能够重构传统制造业的要素结构,实现由“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跃升。其战略价值可体现为:
第一,通过提升生产效率,AI技术实现制造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合格率和交付效率;
第二,增强全要素生产率,平台通过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驱动资源配置优化,提升要素利用效率;
第三,构建生态协同新范式,平台可作为产业协同枢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产业链“链主型”与“协同型”企业共同发展。
“十五五”时期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趋势
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深入落地,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呈现以下发展新趋势:
一是“平台+算力+数据”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成型,平台将更加注重底层技术体系自主可控和算力资源服务化供给;
二是“AI+场景”深度融合,平台将从通用型系统转向垂直行业智能化定制方案,形成高度适配产业需求的AI应用生态;
三是平台间互联互通能力增强,支持构建跨企业、跨领域的数据价值流通网与AI能力共享生态;
四是平台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增强,形成以信任机制、安全评估和合规监管为核心的治理结构。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