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指引下,中国正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工业互联网与AI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在这一轮变革中承担着引领示范作用。然而,当前面临诸如顶层设计缺失、数据孤岛、AI落地难等一系列挑战,亟需通过系统性政策支持与生态协同实现突破。
一、实施难点分析
国有企业推进“AI+工业互联网”的主要挑战
国有企业在“AI+工业互联网”战略实施中面临多重难点。首先,对“AI+工业互联网”战略的理解碎片化,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其次,平台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系统异构性高,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限制了跨系统的协同效应。第三,AI应用场景落地困难,投入产出比不明确,部分场景的效益难以量化,给决策者带来不确定性。此外,国家对自主可控技术与供应链安全的要求提升,对企业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自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短缺以及组织变革阻力大,阻碍了智能化转型的深入进行。中小配套企业融入国有平台生态也面临技术、资金门槛高的问题。
为什么“AI+工业互联网”是关键增长引擎
在“十五五”时期,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重塑制造业的价值链和生产方式。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以“AI+”引领产业升级,构建智能驱动的新质生产力。AI赋能工业互联网不仅能够提升制造效率与产品质量,还能推动产业模式创新,增强供应链韧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重要支撑。
如何解决平台间数据孤岛问题
解决数据孤岛问题需要从标准建设、技术集成与生态协同三个维度入手。在标准建设方面,应推动制定涵盖数据格式、接口协议、安全规范的一体化标准体系,促进平台间的数据互通互认。在技术集成方面,利用边缘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与协同分析。同时,加强平台间的合作共建,通过共建数据空间、共用算力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二、政策与战略解读
十五五规划中的工业互联网政策导向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工业互联网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强调将AI技术全面赋能工业场景。文件明确指出,要以“AI+工业互联网”为切入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同时,政策聚焦于提升平台赋能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平台生态,构建安全可信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AI+工业”的战略定位解析
在“十五五”期间,“AI+工业”不仅是技术升级的路径,更是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承载着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多重使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明确表示,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核心技术和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AI技术投入,打造标杆工厂,树立示范案例。
政策如何助推国有平台发展
政策层面支持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财政金融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如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倾斜、科技创新专项补贴等方式;二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异构集成标准》《AI模型工业应用规范》等标准文件,提升平台兼容性和集成度;三是示范推广机制,遴选全国重点领域的领航平台作为标杆案例,打造产业协同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模式;四是生态服务体系支撑,推动国家级工业数据空间、公共算力平台和跨企业协同诊断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提升AI对制造业的渗透率
为了加快AI技术向工业应用的渗透,国家将推出系列配套政策。首先,将在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给予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政策,降低企业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成本负担。其次,建立开放共享的AI模型训练平台,鼓励企业共建行业大模型,在特定垂直领域形成通用性解决方案。再者,将推动AI+制造的标准化流程,制定《AI赋能制造业实施指南》,明确应用场景和实施路径。最后,依托“AI+”专项基金,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AI算法和专用芯片,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构建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机制
推动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平台+企业+开发者”三位一体的共生体系。具体而言,一是推动央企与地方平台联动发展,引导国有大型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二是依托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支持企业开展“AI+制造”试点,打造智能工厂样板;三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通过高校、研究院所参与平台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的源头创新;四是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平台接入服务包,实现“小而美”的定制化转型。通过多层次协同机制,有效打通政产学研用通道,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助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三、战略价值与未来展望
“AI+工业互联网”驱动国企转型的战略意义
“AI+工业互联网”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标志着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模式的深刻转变。这不仅是技术迭代的问题,更是组织变革和管理模式升级的过程。通过平台赋能,国有企业可在战略、组织、业务流程和核心能力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重塑。具体而言,平台将提供精准的数据洞察,助力国有企业优化经营决策;同时,通过AI驱动的流程自动化,实现降本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
平台生态助力国企转型升级路径
国有企业应当围绕平台生态构建,实现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首先,打造自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实现内部系统的融合贯通。其次,加强平台的开放性建设,开放API接口,吸引外部中小企业入驻,丰富平台生态。再次,聚焦“AI+制造”关键场景,开展智能制造、预测性维护、数字孪生等项目建设,打造“标杆工厂”。最后,积极参与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工业互联网联盟,推动产业链协同和标准共建,构建共赢的产业生态。
“AI+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持续演进,“AI+工业互联网”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协同化的方向迈进。一方面,AI将在工艺优化、质量控制、能耗管理、产品设计等环节深度参与,并通过大模型、生成式AI等实现智能化决策与创新设计。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更加注重生态闭环建设,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平台+生态”模式,打造安全可控、高效稳定的制造业新形态。这将极大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