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军企业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
中微公司与成都高新区,签约计划投资30.5亿元建设研发及生产基地暨西南总部项目,预计2025年启动,2027年投产。项目将推动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升级,助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微公司作为国内高端芯片设备领军企业,将设立全资子公司,专注于高端芯片设备研发生产,并带动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链集群。
中微公司与成都高新区,签约计划投资30.5亿元建设研发及生产基地暨西南总部项目,预计2025年启动,2027年投产。项目将推动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升级,助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微公司作为国内高端芯片设备领军企业,将设立全资子公司,专注于高端芯片设备研发生产,并带动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链集群。
成都正全力推动“成都造”产品向爆款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美誉度。成都中建材的碲化镉发电玻璃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多个重大项目并远销海外。目前,成都已评选191项“成都工业精品”,涵盖多个重点产业和企业。同时,成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多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名单,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下一步,成都将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推动“成都造”出川出海,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转变。
四川省淘汰343户工业企业落后设备及196台生物质锅炉等,持续推进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开展“两高”技改管控、落后产能退出、技术装备升级、清洁原辅材料替代及新能源汽车推广等工作,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国务院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表示,《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已发布,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去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超22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达11.7%。下一步将深化产业创新合作,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并优化服务保障,吸引更多外资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已在四地启动,已有数十家外资企业表达参与意向。
四川省近年来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2024年,四川省淘汰退出343户工业企业落后生产设备、196台两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并基本淘汰10蒸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重点开展了五大工作,下一步四川省将结合设备更新和安全环保技改,持续推动工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本质绿色”水平。
重庆市发布《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力求通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提升能效水平,到2025年实现显著的制造业生态转型目标。该计划强调了数字化、低碳化、清洁化和资源循环再利用等方向,并提供组织领导与政策创新保障,促成制造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重庆市制定并发布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旨在推动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并实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该计划要求到2025年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与用水量的明显下降,以及绿色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此行动计划是重庆落实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从而在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发展。
重庆市出台《重庆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设定到2025年经济绿色转型的目标,推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该方案旨在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提升重点行业的能效水平,并加快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的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重庆市不仅致力于节能减排,还积极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高质量增长与低碳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发布的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方面设定了明确目标,到2025年实现绿色新兴产业产值超8000亿元。计划重点将通过智能化、低碳化和循环化转型技术应用,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同时完善绿色金融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确保计划实施,政府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制定绿色政策,并拓宽国际合作。此计划有望提升重庆综合制造实力,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优化。
重庆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及目标,力求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总产值3万亿元,增强国际竞争力。规划聚焦智能化和绿色发展,重视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政策目标包括到2035年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重点措施包括市场主导、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智能绿色化转型,为未来经济挑战提供有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