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绿色制造时代的崛起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号召,重庆市江北区近日出台了《江北区“十四五”绿色制造实施规划》。该规划旨在推动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政策路径,显著降低产业链的资源消耗与排放强度,为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奠定基础。
当前背景与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江北区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实现产值增长的同时,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和环境压力较大的问题也愈发显著。数据显示,江北区工业在重庆市规上工业中占比超过10%,但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水平仍亟需优化。同时,区域内重点行业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在绿色技术应用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规划目标与方向
规划围绕构筑绿色制造体系展开,设定了到2025年的关键指标——区域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15%,力争绿色新兴产业产值占地区工业经济的比重提升至40%以上。
– 绿色制造技术创新:
规划着重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的深度融合。结合大数据和5G技术,支持重点企业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促进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突破。
– 构建绿色产业链:
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绿色衔接,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及现代物流等具有产业拉动效应的绿色行业。
主要实施措施
为达成规划目标,江北区将在技术应用、产业支持和政策保障三方面进行重点推进:
1. 技术应用:
加大对于绿色加工和低碳制造技术的推广力度。引导企业技术改造,争取到2025年实现在高耗能行业中一半以上企业达到能效基准水平,并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70%。
2. 产业支持:
在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双轨并行的情况下,建立绿色企业库,对纳入库的企业进行资金和政策上的重点扶持,激励其在绿色技术方面进行更深的探索。
3. 政策保障:
实施差异化能源价格策略,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并推出绿色金融服务,激励资本市场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建立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
江北区“十四五”绿色制造实施规划不仅是对国家双碳目标的响应,也是提升区域经济质量的积极部署。在规划的推动下,江北区将逐步形成以技术为基础、行业为生态、政策为保障的工业绿色发展格局,成为重庆市绿色制造的标杆。
通过优化政策、技术创新、产业联动,江北区不仅期望提升本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着力构建一个资源节约、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工业体系。规划的逐步实施,将进一步强化江北区在全市乃至全国绿色制造领域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