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产业绿色规划新动向
近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这为四川省各地的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绵阳作为四川的科技城,近年来在产业绿色规划和节能环保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借助这一《指南》,绵阳的企业和园区可以更系统地进行节能降碳管理,加强绿色低碳转型。

《指南》明确了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设目标,包括精准计量、精细管控、智能决策和可视化呈现:
绵阳依托自身科技优势,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通过喷涂、焊接等生产过程的智能管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
在此背景下,绵阳正在加速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为伊利、长虹等龙头企业提供智能化节能减排方案。这些企业通过能碳管理,实时监测碳排放,实现精准控制,进而调整生产工艺,提高能效,并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主要产业的用能成本降低10%,碳排放减少15%的目标。
为实现这些目标,绵阳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大力支持企业进行绿色科技创新。近年来,绵阳成立了一系列研究机构和平台,以便将绿色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也为绿色产品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
绵阳还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
作为四川的制造业重镇,绵阳的制造企业逐步淘汰高耗低效的旧设备,推动绿色生产工艺的普及。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循环经济,使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为了有效实施绿色规划,绵阳加强了产业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推行能源审计制度,对能耗较大的项目进行能效评估。当地政府还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项目。
此外,绵阳还致力于构建产业绿色发展交流平台:
与省内外专家、企业、政府部门等共同探讨绿色发展趋势与策略,为形成富有成效的绿色产业链提供支持。
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绵阳的产业绿色规划逐渐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这不仅加快了四川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步伐,而且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成功路径。随着一系列创新项目的推进,绵阳的绿色发展步伐将变得更加稳健有力。
节能环保超低排放解决方案
基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技术,构建一套通用工业环保超低排放数字化管理平台。平台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资源与能源消耗的精准化、数字化、动态化、全过程监测与管控,助力工业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和碳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