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矿山建设:迈向安全、高效、绿色的矿业新纪元
新时代的序幕:智能矿山建设的定义与内涵
1.1. 什么是智能矿山?核心概念与演进
智能矿山,或称智慧矿山,并非简单等同于自动化,它代表着矿业运营管理与执行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其核心在于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智能矿山建设是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化装备等先进技术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深度融合,旨在构建一个具备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能力的完整智能系统。
1.2. 智能矿山的“解剖学”:关键组成与系统架构
智能矿山的构建是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基础设施、智能装备、核心平台及上层应用等多个层面。其关键组成部分通常包括:- 基础设施层:这是智能矿山的数据和通信骨干,包括智能系统基站、远端控制平台、矿用5G/F5G(第五代固定网络)通信网络以及确保低时延、高可靠传输的工业交换机等。目标是实现矿区内人、机、环、管等要素的“泛在连接”。
- 智能装备层:涉及对现有采煤机、掘进机等矿山装备的智能化改造或购置新型智能装备,以及各类传感器和机器人化装备的部署。
- 平台层:这是智能矿山的“大脑”,包括交互式信息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平台(如工业互联网平台)、统一的操作系统(例如矿鸿操作系统)以及用于海量数据存储、管理、计算与分析的数据中心。这些平台旨在实现“平台化的服务”,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 应用层:在平台支撑下,开发和部署针对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灾害预警等各类智能化应用系统。这包括智能感知、智能联动和智能决策等功能模块。
- 系统集成:将综采、综掘、安全、提升等各个独立的子系统进行高效衔接与融合,形成覆盖全矿井的、一体化的智能管控系统,是实现整体智能化的关键。
1.3. 驱动力:智能矿山为何至关重要?
推动智能矿山建设的背后,是多重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安全、效率、成本、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 本质安全提升:这是智能矿山建设的首要目标。通过智能化手段,大幅减少井下等高危环境作业人员,实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开采。利用智能感知和预警技术,提升矿井灾害(如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的预测和预防能力,推动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统计数据显示,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已有效提升了矿山领域的安全生产水平,事故数量显著下降。危险繁重岗位由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是政策层面明确提出的重要指标。
- 生产效率跃升:智能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采煤、掘进等核心生产环节的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智能调度,从而提高整体生产能力。
- 运营成本降低:通过自动化减人、设备预测性维护减少故障停机、以及能源和物料的精细化管理,智能矿山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 绿色可持续发展:智能矿山建设与绿色矿山理念紧密相连。通过发展绿色矿业,推广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矿山生态修复,以及利用智能化手段优化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助力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例如,无人驾驶电动矿卡的应用,不仅提升效率,还能显著减少柴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 资源优化利用:通过精准的地质探测、智能化的采选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回采率,减少贫化损失,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 应对劳动力短缺:矿山作业环境艰苦,面临招工难、人员流失等问题,智能化、无人化作业是缓解劳动力短缺趋势的有效途径。
智能矿山的技术基石
智能矿山的构建依赖于一系列先进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这些技术如同坚实的支柱,共同支撑起智能矿山高效、安全、绿色的运营体系。2.1. 连接与数据之基:物联网、5G/F5G、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数据的全面感知、高速传输与高效处理是智能矿山实现智能化的前提。- 物联网(IoT):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矿山的人、机、物、环等各个要素中部署大量传感器和智能终端,实现对生产环境、设备状态、人员位置等各类数据的全面采集与汇聚,构建起矿山万物互联的数字基础。例如,环境智能感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为安全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 5G/F5G通信:矿山环境复杂,对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带宽要求极高。5G技术以其低时延、高带宽、广连接的特性,为井下移动设备、远程控制和无人驾驶等场景提供了理想的无线覆盖方案。而F5G(第五代固定网络)技术则构建了井下高可靠的本安硬管道光纤骨干网,确保核心数据的稳定传输。这种5G与F5G的协同,即“一张网”的理念,通过物理切片实现多网合一,既满足了移动设备和固定设施的通信需求,也有效降低了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
- 云计算:海量的矿山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进行处理和分析。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弹性的、可扩展的资源,用于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复杂计算与深度分析,支撑起各类上层智能化应用,实现“平台化的服务”,从而挖掘数据背后的巨大价值。
- 边缘计算:在靠近数据源的边缘侧进行数据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满足如无人驾驶车辆的实时决策、设备故障的即时诊断等对响应速度要求极高的场景需求。这种“云边协同”的架构,将云计算的强大分析能力与边缘计算的实时处理能力相结合,是应对矿山“数据洪流”和复杂应用场景的有效策略。

2.2. 运营之“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
如果说连接技术和计算平台是智能矿山的“神经系统”,那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则是其决策和优化的“大脑”。- 人工智能(AI):AI技术在智能矿山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广泛应用于智能感知(如通过视频分析识别不安全行为或设备异常)、智能联动控制、重大灾害风险智能预警、生产流程优化以及辅助决策等多个方面。AI的应用场景还包括设备预测性维护、矿产资源智能识别与发现以及能耗优化等。
- 大数据分析:通过对物联网采集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可以识别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预测设备潜在故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 机器学习(ML):作为AI的核心分支,机器学习算法被用于构建各种预测模型和识别模型。例如,通过机器学习训练的图像识别模型可以用于矿石的智能分选,提高选矿效率和品位;预测性维护模型则能够提前预警设备故障,避免非计划停机。
- AI大模型:近年来,以华为盘古矿山大模型为代表的行业专用AI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矿山AI应用正从过去针对单一场景、碎片化开发的“作坊式”阶段,迈向能够覆盖更广泛场景、具备更强泛化能力的“工厂式”规模化应用新阶段。这不仅能提高AI应用的开发效率和准确率,也降低了AI技术在矿山推广应用的门槛。
2.3. 自动化实践:机器人、无人装备与远程操控
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矿井“少人化、无人化”目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的直接手段。- 矿用机器人:针对矿山井下环境恶劣、危险性高的特点,各类矿用机器人正被加速研发和应用,以替代人工执行巡检、监测、危险区域作业、应急救援等任务。例如,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对皮带运输巷道、泵房等区域的设备状态和环境参数监测。政策层面也明确鼓励“能替尽替”,加快危险繁重岗位的机器人替代进程。
- 无人驾驶装备(AHS):无人驾驶矿用卡车、铲运机、掘进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井下作业人员面临的风险,提高运输和采掘效率,并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
- 远程操作与控制:借助5G、数字孪生等技术,操作人员可以在地面集控中心对井下采掘、运输等设备进行远程可视化操控,实现“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作业模式,大幅改善工作环境,保障人员安全。
- 采掘运智能化:智能钻爆、电铲自主铲装、掘支锚运一体化平行作业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传统采掘工艺的变革。
2.4. 映照现实:数字孪生与先进仿真技术
数字孪生和仿真技术为矿山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试验场和决策支持工具。- 数字孪生:通过构建矿山物理实体(如矿井、设备、生产流程)的动态虚拟模型,并与其实时数据相连接,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实现对矿山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的预测性诊断、生产过程的优化仿真以及远程协同作业等。例如,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实现按需通风,降低能耗;或对采掘工作面进行真实场景复现,支持超视距遥控操作。
- 先进仿真技术:在物理实体建设或改造之前,利用仿真模型对矿山地质条件、开采方案、设备选型、工艺流程等进行模拟和评估,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优化设计、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成本。例如,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可以通过三维仿真系统提前推演采掘过程,辅助决策后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
- 透明地质: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对矿体赋存状态、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瓦斯分布等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展现、推演和预测,是实现精准开采和智能决策的基础,也是数字孪生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5.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作用(例如矿鸿操作系统)
在多厂商设备并存、数据协议各异的复杂矿山环境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专用操作系统扮演着统一标准、打破孤岛、赋能应用的关键角色。- 解决异构系统集成难题:矿山中往往存在大量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和系统,它们之间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不统一,导致信息孤岛和系统集成困难。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接入标准和数据模型,实现异构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
- 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平台作为数据汇聚和治理的中心,能够打破部门墙和系统墙,实现跨业务、跨流程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作业,为上层智能化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 赋能应用创新与生态构建:平台通常提供应用开发工具、微服务组件和开放API,支持快速构建和部署各类智能化应用,并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加入,形成丰富的应用生态。例如,鄂尔多斯煤炭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就设有线上应用商城。
- 保障系统安全可控:以矿鸿(MineHarmony OS)等国产化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平台,强调自主可控和本质安全,为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提供保障。
如需了解详细方案: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