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业与信息化标准战略解析
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一份关于未来几年工业与信息化标准的重要文件,聚焦提升产业标准化以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这份工作要点明确了在智能制造、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进行深入标准化研究,以推动我国在这些新兴领域内的国际竞争力。文件的目标是通过制定超过1800项行业标准以及构建5个以上的新兴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以提升我国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
在重点任务上,文件特别提到要制定100项以上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确保行业发展与安全底线的重视,以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心。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支持由中国企事业单位主导研发100项以上国际标准,力求全行业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8%。这意味着中国将在全球标准化领域继续增强话语权,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开展广泛的培训与宣传以增强企业对标准重要性的认识:
文件还强调了一套反馈机制,用以及时调整标准化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加大资源配置与技术支持,确保各项实施措施能被有效贯彻。
在新兴技术和产业的标准化方面,这份工作要点特别关注量子信息、元宇宙、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为这些前瞻领域构建标准体系,目的是促进科技发展与市场应用的良性循环,确保未来科技产业健康发展。此外,通知中明确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6G、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等标准化研究,以支持未来的发展需要。
这次公告是国家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图通过强化标准化战略引领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集中资源于标准化建设的措施有望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并推动我国在工业与信息化领域迈向国际标准化的前沿。作为支持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标准化工作对未来工业和信息化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保障产业安全,还能驱动科技进步及新兴产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