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会成立
2025 年 3 月 5 日,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其将助力成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协会会长张睿睿表示,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透露,成都将组建联合作战专班,开展相关工作,助力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2025 年 3 月 5 日,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其将助力成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协会会长张睿睿表示,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透露,成都将组建联合作战专班,开展相关工作,助力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重庆市通过《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制造业在2023年至2027年全面实现突破,目标包括显著提升工业收入、创新投入和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现代产业集群,为重庆制造业提供多元发展路径。实施专项行动支持高质量发展,强调科技创新、优质企业集聚、数字化和绿色发展,打造国际化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重庆市正在通过《2023—2027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促进新型工业化,将在2027年实现4万亿营收目标和数字经济占比超过50%。主要措施包括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制造业。计划通过科技创新、企业集聚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升级。这些策略将优化市内营商环境,实现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最终确立重庆作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重庆市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多个战略计划及行动方案,力图到2027年实现制造业规模、创新、结构优化及绿色转型的显著突破。通过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现代制造业集群,并开展专项扶持行动,重庆市希望巩固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地位。同时,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成为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重庆市通过《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导向,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制造业营业收入4万亿。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实施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等专项行动。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企业主体升级,以形成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致力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规划明确了重庆制造业的现状、目标以及实施措施,强调创新驱动和产业链现代化,力争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总产值3万亿,以及生产率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通过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重庆计划进一步巩固现有产业优势,推动可持续和智能绿色发展。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通知,明确2025年“技改贷”“设备更新贷”贴息工作相关事项。支持范围是纳入“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库”的业主单位,且首批合作金融机构已向其发放各类贷款(或融资租赁)同一企业只能享受其中一项,单笔贷款或融资租赁只享受一次贴息。
除夕夜,成都交子大道音乐广场上演了一场科技与传统融合的盛宴,20余款“成都造”科技产品亮相,包括机器狗、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等,与市民游客共迎新春。同时,四川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通过政策引领、财政支持和服务供给,助力企业“智改数转”,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2024年,四川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4.3%,累计培育智能工厂273家。未来,四川将继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近日,宜宾市召开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暨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总结2024年工作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2024年,宜宾市工业经济呈现稳健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830亿元,增加值增速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5年,宜宾将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
泸州市印发《市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链长制优化调整方案》,将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从6条调整为10条,包括白酒、能源、化工新材料、医药健康、核医疗等。此次调整旨在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同时,泸州明确每条产业链的产业主要承载地,构建“市领导链长+市级牵头部门+产业主要承载地”的组织架构。此外,泸州还推动链主企业参与项目招引,助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