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国家“双碳”战略及多部门出台的《水泥/焦化/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政策意见》和《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背景下,严格的环保标准倒逼高耗能、高排放工业企业进行提标升级。面对政策压力、成本负担和合规风险,亟需智能化节能环保超低排放解决方案,支撑绿色制造,助力产业生态合规与高质量发展。
一、政策驱动:超低排放转型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对水泥、焦化、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推行超低排放、节能降碳政策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控制技术指南》《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及《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等政策明确:
– 到2025年,60%~80%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8年前基本完成全国80%以上产能改造。
– 设定颗粒物、SO2、NOx等重点排放物的小时均值浓度严格限值(如水泥窑10mg/m³、30mg/m³、150mg/m³等),95%生产时间达标。
– 推行有序产业结构调整,严控新增高耗能项目,对新建/扩建项目实行更高标准。
– 清洁运输、VOCs治理、碳资产管理、污染数据智能上报成为刚性要求。
– 强调“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闭环管理。

企业在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面临哪些难题?
1. 改造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2. 环保设施能耗高、运维难度大。
3. 控制依赖传统经验,难以高效达标。
4. 多系统孤立,数据难整合追溯。
5. 环评、合规上报繁琐,超标处罚风险加剧。
6. 缺乏碳资产管理和全局节能优化能力。
二、智能化解决方案详解
智能化节能环保超低排放平台用哪些关键技术和创新手段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 物联网:万点采集,实现污染物、能耗、重点设备在线实时监控。
– 大数据与AI:自动诊断排污异常,能耗与排放趋势分析,达标策略AI优化。
– 云计算:统一管理多厂区/多场景数据,高效存储、极速计算、弹性扩展。
– 智能控制与预测:对脱硫、脱硝、除尘设备智能调节与预测性维护,预防达标风险。
系统平台的功能模块及应用场景有哪些?
1. CEMS数据质量台账:全厂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全时监控、校验、异常预警,自动生成合规排放台账,便于环保验收及监督。
2. 能耗与排放大数据分析平台:采集电、水、气、燃料等能耗与各工序污染物,结合AI分析用能、排放分布,定位高耗区、研判节能空间。
3. 排放预测预警平台:基于历史工况、设备状态、气象数据等,模型预测下一阶段排放走势,提前预警超标风险。
4. EAM环保设备资产及健康管理系统: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预测性维护/智能检修,降低非计划停机与维护成本。
5. 应急预警与响应系统:自动联动相关人员、应急预案、物资调度,实现污染突发事件精准、快速响应。
6. 碳资产管理及核算系统:依据ISO14064/GB/T32151等标准,采集各环节碳排放数据,自动核算碳资产、生成碳报告,辅助碳交易与碳中和履约。
7. 可视化驾驶舱(大屏):能碳综合绩效、排放达标风险、设备健康、能效排名等高阶指标一屏展示,辅助管理层决策。
与传统手段相比,智能化平台有哪些独特价值?
– 全流程一体化闭环管控,从“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智能驱动”。
– 避免数据割裂与人为瞒报,实现排放数据透明合规。
– 主动式(AI+预警)而非被动应急治理,显著降低超标风险。
– 精准定位节能降耗点,系统挖掘节能降本空间。
– 设备精准管理与健康预测,提升可靠性与资产生命周期。
– 合规报告、碳排核查自动化输出,大幅减轻检查、上报负担。
– 支持多企业、多园区协同,助力集团管控与对标提升。
三、企业如何高效达标,应用成效如何?
企业实施智能化解决方案后,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节能减排合规能力?
– 排放达标率提升至>98%,减少因偶发超标导致的罚款与生产停限。
– 综合能耗降低3~10%,部分工序可达15%以上。
– 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降幅20%;备件库存、人工检修效率显著提升。
– 排放和能效数据合规性、溯源能力提升,满足环保部门在线监管和数据报送。
– 合规报告生成效率提高5~10倍,人员负担大幅减轻。
– 企业绿色信用、社会责任分数提升,对参与绿色金融、拿地、评选“绿色工厂”等直接加分。
节能环保智能平台对企业长期、全局性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 赋能企业主动适应政策,成为节能环保“领跑者”。
– 保障企业环保合规和经营可持续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 支持企业参与碳交易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新盈利增长点。
– 塑造企业绿色品牌,可对外展示ESG(环境、社会、治理)成果,提升核心管控能力。
– 推动行业绿色生态链协同优化,形成生态赋能合力。
节能环保超低排放解决方案
基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技术,构建一套通用工业环保超低排放数字化管理平台。平台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资源与能源消耗的精准化、数字化、动态化、全过程监测与管控,助力工业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和碳减排目标。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