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前化工园区面临安全风险、环境压力和效率瓶颈,传统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以问答形式深入分析化工园区常见痛点及挑战,并探讨园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如何通过重大危险源监测、特殊作业管理、封闭化管控、敏捷应急等功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安全管理,为园区和企业带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一、化工园区安全与管理存在哪些突出难题
近年来化工园区频发的事故反映了哪些深层次问题?
我国化工园区多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运集中地,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当前,各园区普遍存在“看不住、管不全、管不好”的管理困境。主要挑战包括:重大危险源数量多、分布广,实时监控与预警难;特殊作业点多面广,作业过程风险防控薄弱;人员与车辆流动复杂,非法闯入、违规操作难以杜绝;应急响应往往反应迟缓,缺乏有效联动机制。此外,管理手段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足,信息孤岛严重,导致风险识别与隐患治理被动滞后。
有关部门对此已经有何政策指引?
应急管理部于2022年发布《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提出需推动化工园区运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现全天候、全流程、全要素的本质安全管理,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AQ T3034-2010)等行业标准也持续强化重大危险源的系统化、信息化管理要求。

二、智能化安全管控平台如何重塑园区管理模式
现代化化工园区的安全智能管控平台应包含哪些核心功能?
一个成熟的化工园区安全智能管控平台,往往涵盖以下六大功能模块:
1. 重大危险源监测与预警——对易燃、有毒危化品的生产装置罐区等实行24小时监控,采集关键工艺、储量、压力温度等参数,实时分析趋势并智能报警。
2. 特殊作业管理——对动火、受限空间等高风险作业实现电子作业票、移动视频巡检,远程联动执法,杜绝无票作业、违章作业。
3. 人员定位与封闭化管控——部署人员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实现园区出入口门禁、卡口和重点区域分级管理,监控人员、车辆和物流动向,每一环节数据可追溯可查询。
4. 敏捷应急和指挥调度——整合风险信息、应急资源、园区三维地图,通过决策指挥平台实现一张图联动调度,提高处置效率。
5. 安全基础数据整合与隐患管理——统一接入园区及企业端的风险分级、隐患整改、检查巡检数据,实现多级信息的互动与闭环治理。
6. 信息共享与政企联动——平台支撑园区与政府主管监管部门数据实时交互,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和动态监管真正落地。
具体有哪些技术和管理创新实践?
以思为交互、鲲云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解决方案,已将物联网感知设备(如气体监控、热成像等)、AI行为识别、人员实时定位与移动APP巡检等多元硬件和智能算法深度融合。平台分企业端与园区端,各端既能独立管理本业务,又可实现数据互通、协同指挥。例如,通过电子作业票和高清视频的移动执法,极大提升了特殊作业流程的安全性;经由门禁、卡口、实时定位,支撑风险区域分级管控和敏捷应急响应;三维风险“一张图”调度可助力高效指挥分工,一旦突发险情,快速分配任务,实现点、线、面的应急资源整合,提高处置速度与科学决策能力。
三、智能平台给化工园区带来哪些应用成效与价值
智能化管控平台对园区及企业运营带来了哪些实质益处?
一方面,大幅提高园区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风险。实现危险源、特殊作业、人员行为、设备状态的全过程实时监控,打造风险辨识-预警-响应-追溯的全闭环管理链条。另一方面,提升政府与园区、企业之间的协同监管能力,打破“信息孤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景安全管控体系。对企业而言,减轻了安全环保合规压力和日常管理负担,提升了运营效率,赋能数字化转型。对园区及地方监管部门而言,有助于信息动态掌握、过程监管和精细决策,实现从“事后事故处置”向“事前风险防控”根本转变。
未来如何持续推进化工园区高质量安全发展?
一是强化顶层规划与标准化落地,落实应急管理等部委政策和标准,保障平台建设持续演进与升级;二是加强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与园区特色深度结合,赋能现场快速感知与远程智能干预;三是持续完善政企联动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园区、企业和政府多方协同,形成高效闭环治理生态。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