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的实施,化工行业安全与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传统人工巡查与分散管理难以全面管控重大危险源、危化品全周期追溯、特殊作业等高风险点,信息孤岛、应急能力不足等痛点突出。化工企业亟需借助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一、行业痛点问答:化工企业安全环保为何难以突破?
1) 为什么“重大危险源管控”难以做到位?
重大危险源数量庞大,实时监控与预警能力受限,传统模式依赖人工值守,难以及时识别工艺或参数异常。《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分级分类监管提出更高要求,但企业因技术手段不足,往往存在监控盲区。
2) 危化品全生命周期追溯难点在哪里?
危化品进出、储运、使用、处置涉及多个环节与多主体,手工台账频现纰漏,缺乏“一物一码”式信息化追溯,导致非法流转与管理失控隐患。
3) 为什么特殊作业及人员行为管控容易失效?
动火、受限空间、有限空间等高危作业多,作业审批流不透明,现场管理缺乏实时监控,造成人为违规、作业审批不规范等安全风险。
4) “信息孤岛”如何制约安全与应急?
各业务系统独立运转,安全、环保、生产、人员信息分散在不同平台,导致整体管理效率低,应急时指挥链条不畅,现场风险状况难以一图掌握。
二、解决之道问答:智能化安全管控平台如何构建?
1) 针对化工行业高危性、连续性等特点,智能化安全生产与风险预警解决方案该如何构建?
核心在于平台化、一体化智能风险管控。以“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感知”为底座,集成重大危险源监测、危化品追溯、人员定位、智能作业票、视频监控等多个系统模块,实现安全生产各环节数字化、实时化、可视化管理。
2) 重大危险源如何实现智能监控与预警?
平台对关键工艺参数、罐区液位/温度、气体检测等核心数据进行24小时自动采集,AI算法实现异常趋势早发现,自动联动声光报警和短信/APP推送,辅助人员及时响应,防患于未然。
3) 危化品能否实现全程追溯?
依托一物一码和RFID技术,各环节扫码管理,建立危化品进出厂、运输、储存、使用全过程电子台账,形成完整的追溯链,满足合规要求,提高企业风控能力。
4) 特种作业、巡检如何实现数字化闭环?
将动火、受限空间等高风险作业票全程电子化,实现审批流、现场作业、作业监控一体闭环。配合智能视频与AI行为识别,能自动捕捉违章动作,保障作业安全。
5) 人员定位及行为管理怎么落地?
构建精准的人员实名定位系统,设置电子围栏,实现对重点岗位、禁入区域的管理。AI算法分析人员行为,自动识别越界/聚集/违规等风险动作,防止人为失控风险。
6) EHS一体化平台带来哪些提升?
打通安全、环保、健康等多业务数据,统一分析评估与指标看板。结合数字孪生工厂,将风险点、应急资源、人员分布等可视化上图,实现“安全生产一张图”,便于管理层高效决策和隐患整改。
三、应用价值问答:智能安全管控为企业带来哪些提升?
1) 本质安全水平提升,事故风险有效遏制
通过智能化、自动化预警和闭环监督机制,实现事故风险主动防控。根据应急管理部《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试行)》要求,企业能全面、及时掌握安全状况,极大降低人为和系统性风险概率。
2) 环境与合规管理更具前瞻性,压力显著降低
平台自动生成各类合规报告,在线管控环保指标,辅助满足生态环境部安全与排放法规要求。“危化品全程追溯”体系支撑强化绿色生产与全流程管理。
3) 运营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管理精细可控
数据自动采集与统一集成,大幅减少人工统计、手工录入等低效环节,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安全、环保合规成本,实现科学、精准决策。
4) 助力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工厂
通过工业互联网和AI平台的集成建设,化工企业逐步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数据驱动、智能运营的智能工厂转型升级,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化工行业智能化安全管控是企业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营目标的关键引擎。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通过重大危险源监控、危化品追溯、智能作业票与EHS一体化平台等创新功能,助力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合规管理及数字化转型路上行稳致远,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