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循环利用难题如何破解?——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智能化服务平台的实践与启示
可再生资源回收解决方案

循环利用难题如何破解?——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智能化服务平台的实践与启示

引言:随着城市扩张和消费升级,资源浪费及环境压力持续加剧。成都市每年垃圾产生量递增,对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提出新挑战:回收体系碎片化、分拣人工高成本、公众参与有限、信息不对称等。如何借助智能管理平台破解难题,引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深入剖析、精准破题。

一、行业新政密集出台,推动回收体系智能升级

当前国家及四川省在循环经济和“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指导政策?

国家层面,国务院印发了《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立覆盖各领域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4.5亿吨”等目标。四川省相继出台了《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行动方案》,要求到2027年,实现城乡3000个回收站点及150分拣中心新增,家电、动力电池等重点品类回收利用深度提升。

四川各地市行动思路也更加聚焦高效化与智能化。例如,成都市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4000个社区回收站点、数据化分拣中心、二手交易平台,回收总量700万吨,回收利用率80%以上,要求推广“互联网+回收”、数字管理平台等模式。相关政策为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可再生资源回收解决方案
可再生资源回收解决方案

当前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面临哪些核心难点?

1)回收体系布局不完善,回收终端偏多偏散,难以精准收集;

2)全流程数据不透明,回收信息“断档”,难追溯溯源;

3)分拣、处理环节依赖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二次污染风险大;

4)公众自觉性、参与度有待提升,资源投放缺少智能引导与激励;

5)市场主体小散乱、产业协同弱,金融支持、技术创新不足。

智能化管理平台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突破方向。

二、成都市区“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平台”构建实践

成都市为何率先推动智能回收管理平台建设?

成都市垃圾年产生量突破600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压力大,且既有回收网络零散,缺乏大数据支撑,居民分类投放积极性不高。为破解高效回收与规范管理矛盾,政府牵头推动数字化回收体系——通过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与智能硬件,实现一体化资源回收与信息管控,成为绿色发展和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

“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平台”有哪些核心系统功能?如何发挥价值?

1. 回收溯源管理系统(RFID/二维码追溯)

对回收物品进行数字身份标识,打通前端投放、物流运输、分拣加工全过程,精准追踪每一件物品的回收轨迹。解决信息断档、责任难界定的问题,增强回收过程的责任追溯和监管能力。

2. 智能回收终端与无人值守称重系统

社区、商圈等高频场景部署智能回收箱、回收大屋,自动识别投放种类、重量,居民通过App或刷卡记录异物积分,提升回收参与度与准确性。称重自动上传数据,缩短人工计量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3. 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

全域汇聚回收品类、流转、分拣、加工等大量多源数据,对收集量、品类分布、用户活跃度等指标动态分析,为城市垃圾治理、定点扩网、智能调度等科学决策提供强力支撑。

4. QMS质量管理系统

回收品在分拣中心自动检测分级,通过可视化反馈劣质、混杂等风险,提升终端资源利用率和再加工价值,助力规范二手市场与再生制造。

5. 智能调度与收运一体化平台

收运车辆、人员、设备接入统一调度系统,结合AI算法动态优化收运路径、班次,减少空载和能耗,结合GIS地图完成精准定位与应急调配。

6. 可视化监管大屏/移动端管理

为主管部门提供多维度监管大屏,动态展示重点区域回收量、污染风险、水电能耗、设备运维等指标,实现全局可视管理,为政策优化与突发事件响应提供决策依据。

这些系统平台协同运作,有效破解了传统回收分散、低效、不可追溯与公众参与度不足等关键短板,全面提升智能管理与绿色治理能力。

三、智能化平台的实施应用价值——推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能回收平台模式落地后带来了哪些实际变化?

1)回收总量与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成都市2023年可回收物回收量超450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42%,远超国家同期平均水平。

2)居民参与感与环保意识增强。智能投放、积分奖励机制普及,居民垃圾分类与回收投放的主动性显著提升,公众对绿色发展的认同感增强。

3)回收产业链提质升级。基于全流程溯源追踪与质量管控,二手物品、再生材料进入规范交易,助力循环经济企业、再制造企业形成集聚效应,新增就业岗位。

4)管理效能与政策执行力强化。政府部门通过数据可视化监管与精准调度,政策投放与补贴更精准、动态响应能力更强,实现低碳城市治理新常态。

5)科技创新驱动绿色治理。多家新型企业基于开放平台研发智能设备和算法,带动本地物联网、云计算、AI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发展,形成绿色科技创新高地。

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智能化平台的推广实施,是城市绿色循环产业创新转型的典范,也是全国“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样本。其经验显示,政策驱动、智能科技深度融合,是破解再生资源高效回收、环境治理升级的最佳路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市模式,正引领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迈向数字化、集约化与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新阶段。

 

超低排放

节能环保超低排放解决方案

基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技术,构建一套通用工业环保超低排放数字化管理平台。平台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资源与能源消耗的精准化、数字化、动态化、全过程监测与管控,助力工业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和碳减排目标。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