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边坡监测如何通过北斗定位实现智能预警?
智能边坡监测系统

边坡监测如何通过北斗定位实现智能预警?

引言:边坡灾害是影响基础设施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针对传统边坡监测面临的巡检效率低、预警滞后和易漏报误报等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家相关政策与行业现状,剖析了边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驱动力,详细解析了以北斗/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核心,融合InSAR、雷达及多种物联传感的“空-天-地-深”一体化智能监测解决方案,并结合典型矿山、高速公路等应用场景展望了系统的价值和发展趋势。

一、政策与行业现状:为何要推动边坡智能化监测?

当前露天矿山、公路、铁路等行业在边坡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突出挑战?

边坡失稳是工程领域三大地质灾害之一,若处置不当极易引发大规模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实际管理中,人工巡检模式普遍存在巡检难度大、效率低下和数据采集不连续等痛点,对灾害的早期识别和应急处置形成制约。同时,分散的点式监测及传统监测设备精度限制、恶劣天气下运维难、数据割裂等问题也制约了高风险区的信息化防控能力。

国家及行业对此有哪些政策与标准?

为提升边坡灾害防控能力,国家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强制性政策和标准。例如,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露天矿山边坡监测系统建设及联网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煤矿、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必须建设高标准边坡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全国联网。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技术规程》、GB/T 18314-2022《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等文件,提出了边坡变形、地下水位、裂缝及应力等多项关键指标的智能监测要求,强调物联网、云平台、AI分析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推动行业向远程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

为何行业亟需数字化、智能化的边坡监测转型?

随着工程体量不断增长、风险点增多、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各行业对高效可靠的智能风险预警提出更高要求。智能化边坡监测不仅能够以更低的人力投入获取高频、高精度数据,通过智能分析与多源融合,显著提升灾害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灾害响应和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也为长周期隧道、水库、大型基坑等基础设施全寿命的安全运营与运维优化奠定基础。

智能边坡监测系统
智能边坡监测系统

二、智能化边坡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全解析

现代边坡智能监测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如何?

新一代智能边坡监测系统以“空-天-地-深”全覆盖、多源联动为目标,综合运用北斗/GNSS、InSAR卫星遥感、地基雷达、裂缝计、倾角计等各类传感技术,实现立体化多尺度的监测。其核心架构包括:1)多源自动感知终端与智能采集单元,2)边缘计算与远距离数据无线通信,3)云端大数据平台与智能预警分析引擎,4)三维可视化展示与联动控制,5)远程设备运维和健康诊断功能。

北斗/GNSS高精度定位在边坡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

北斗/GNSS作为多频多星实时高精度定位技术,可对关键监测点和大范围边坡区域持续输出毫米级的位移数据,不受气候和地形限制,为系统提供全天候、自动、高精度的稳定性数据支撑。配合自动化位移、倾斜、裂缝、降雨量等多类监控器件,能够精准捕捉早期微小变形和隐患迹象,为及时预警提供坚实基础。

InSAR、地基雷达等“空天地”技术如何补充边坡监测的空间与时间盲区?

InSAR卫星遥感拥有大范围、定期覆盖、厘米级高精度变形监测能力,能对宏观区域的变形速率、空间分布进行快速甄别,为重点边坡隐患筛查和初期评估提供科学依据。而地基雷达则利用微波干涉原理实时获取大体量边坡的大范围二维~三维形变信息,与点式GNSS/裂缝计形成互补,有效提升对突发性滑坡、隐蔽性岩移等灾害的整体监测感知力。

云平台和大数据智能预警分析如何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

结合先进的云平台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系统将海量多源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智能清洗与分析,自动建模形变趋势、雨量/地表/深部多参数耦合,基于AI深度学习模型识别异常模式,支持自适应分级预警及推送警报,并自动关联应急预案与调度命令。管理人员可远程通过手机、电脑快速获取边坡风险地图、历史曲线与智能研判报告。此外,平台还具备一键联动现场声光警报、视频自动取证与智能拨打通知等应急响应能力。

如何适配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

针对矿山、交通、水利、建筑等行业不同的监测重点与业务流程,系统支持多场景定制化:
– 对矿山,突出边坡高度、采矿扰动影响和爆破振动等专项监测,严控表面与深部同步灾变;
– 在高速公路和铁路,强化沿线高边坡、不良地质、降雨与地下水位联动分析,并兼容“路线-路段-边坡”分级管理模式;
– 水库、大坝关注渗压与库岸稳定性,注重远程布点自动组网与极端天气下能源保障;
– 基坑工程需快速响应土体-支护-地下水实时变形,保障施工安全与周边老旧建筑物的保护。

系统如何保证运维高效和长期稳定?

系统采用一体化低功耗感知终端与自适应太阳能+电池组能源管理,适配偏远恶劣区域。全程支持远程设备健康诊断、在线固件升级、自动报表生成与运维网格推送,最大限度减少人工维护,并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

三、应用案例与价值展望

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展现出哪些核心价值?

以山东某高速公路高边坡、内蒙古露天煤矿、长江流域重点水库等项目为例,系统通过“全天候、全自动、全方位”监控,有效识别多起边坡异常变形,实现提前2小时~24小时风险预警,辅助管理者精准制定加固或撤离方案。大幅减少人工巡检投入,显著降低因灾害导致的处置滞后。监测数据为灾害追溯、治理优化和运营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助力基础设施延寿降本,并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智能边坡监测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趋势将聚焦于:
– 更高精度、更广覆盖的多源传感网络构建;
– 云-边-端协同AI分析、全过程可视化及数字孪生模型建立;
– 与应急管理、交通调度等政企平台深度融合,构建区域级边坡风险“一张网”;
– 推动边坡健康大数据和行业治理经验汇聚,实现“预防为主、自动预警、智能决策”的数字化治理新格局。

面向未来,智能边坡监测系统正由单点监控向区域群体、多维时空集成演进,北斗等高精度定位与AI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为边坡灾害的早期识别与应急响应提供更智能、更可靠的支撑。企业与管理单位应乘势而上,推进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的数字韧性,为基础设施安全运营和人民美好生活护航。

 

智能边坡监测预警系统

 

智能边坡监测预警系统

导航在高精度定位和时空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为露天矿山、道路、水库等区域边坡安全监测提供”调查-设计-监测-防控”全链条解决方案。系统综合利用北斗卫星定位、InSAR干涉雷达、GNSS接收机、全方位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裂缝计、倾角计等多种传感监测技术,建立覆盖”空-天-地-深”的立体化监测体系,实时感知边坡体的形变、位移等异常状态,并通过智能分析算法自动识别边坡失稳预兆,提前预警地质灾害风险,确保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安全。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