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十五五”规划背景下,“AI+工业互联网”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指出要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推动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国有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正面临一场由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赋能,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
当前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关键难点
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平台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系统异构导致信息无法有效流通,阻碍了工业数据的价值挖掘与共享。
AI应用场景落地困难
虽然模型迭代迅速,但企业难以找到适合自身业务的切入点,投入产出比不明确。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不足
尤其在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存在“卡脖子”风险。
复合型人才短缺
传统制造企业普遍缺乏既懂工艺又精通AI技术的专业团队。
中小企业参与程度较低
受限于资金、技术和组织能力,难以有效融入国有主导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十五五”规划中AI+工业互联网的战略部署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将AI视为驱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强调其在科研范式、产业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战略作用。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国家将采取超常规措施突破包括芯片、高端装备在内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夯实产业链基础。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围绕智能制造、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实现等重点方向开展工作。
打造工业互联网领航项目
依托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AI领航企业,打造一批标杆工厂和示范项目,强化产业协同效应。
政策如何支持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建设
财政金融支持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向平台建设倾斜,设立专项补贴支持AI芯片、工业软件研发,并推出低息贷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技术标准与安全体系建设
推进平台间异构集成标准化、AI模型工业应用规范制定,构建可信数据流通协议和安全防护评估机制。
示范推广机制
遴选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工业互联网领航平台,培育“AI+制造”典型案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生态服务支撑体系
建设国家级工业数据空间,开放公共算力资源,设立AI工程师实训基地,提供跨企业诊断服务,降低技术门槛。
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战略层面生态价值
资源重新配置
平台能够重塑产业链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打通设计、生产、流通各环节数据流,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可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赋能
赋能中小企业接入平台生态,降低数字化成本,加速业务创新。
供应链安全保障
平台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保障供应链安全与韧性,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
全球创新资源整合
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技术生态,吸引全球创新资源聚集,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未来展望
加速融合发展
未来五年,随着“AI+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国有平台将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强化制度供给
国家层面将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制度供给,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为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企业主动布局机遇
企业和产业链伙伴应抓住政策红利窗口期,积极布局核心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共同迎接智能制造新时代。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