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矿山安全生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快矿山的智能化、自动化转型。与此同时,《“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强安的重要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矿井环境、繁重的生产任务以及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智慧矿山解决方案已成为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安全生产、生产调度、设备运维及全局监控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矿业企业提供了科学、高效、智能化的新路径。
矿山企业面临的挑战与痛点
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无论是地下或露天矿山,作业环境复杂且存在高风险,如地质灾害、边坡失稳等。然而由于安全监控手段落后、人员调度依赖人工,安全事故频发,且生产环节协同性差,严重影响矿山运营效率。
运维成本压力重重
传统矿山对于核心设备的运维多采用计划性维护或故障后维修的模式,非计划停机率高,运维成本大。此外,能耗管理粗放,节能降耗潜力未被充分挖掘。
合规管理与科学决策困难重重
环保数据采集不全,难以满足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各子系统数据孤岛严重,缺乏统一平台支撑科学决策。

智能化技术应用场景分析
场景一:实时预警保障本质安全
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矿山本质安全?
答案在于构建智慧矿山安全一体化平台,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转变。
通过人员精确定位系统(UWB/蓝牙信标)结合AI视频分析系统,对井下人员位置、动作轨迹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识别违章作业行为,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利用传感器网络对瓦斯浓度、水压、火情、顶板压力等关键指标进行全天候监测,结合AI预测模型,提前预判潜在的地质灾害可能性。
在露天矿部署边坡雷达与应力应变监测系统,结合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模拟推演,为管理者提供可视化决策依据,预防突发坍塌事故。
场景二:智能调度优化生产流程
如何提升“采、掘、机、运、通”环节的生产效率?
智慧矿山通过智能生产执行系统(MES)与智能调度平台打通生产全链条,助力企业实现高效协同生产。
通过边缘计算终端采集综采设备运行状态参数,利用AI算法优化割煤路径与设备启停逻辑,提高采掘效率15%以上。
引入5G低延时通信与车路协同技术,支持无人驾驶矿卡自主避障、路径规划,在某大型露天铁矿试点中,车队调度响应速度提升4倍,运输效率提升20%。
集成生产计划、设备状态、能耗数据等信息,通过可视化看板展示生产进度与瓶颈节点,辅助管理者快速决策。
场景三:预测维护降低运营成本
如何降低关键设备非计划停机与运维成本?
通过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与预测性维护(PdM),智慧矿山有效解决了运维难题。
安装振动、温度、电流等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机、皮带输送机、主扇风机等重点设备健康状态数据,结合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识别早期异常。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史维修记录与运行环境因素,动态预测关键部件剩余寿命,并结合ERP系统智能推荐最优备件采购策略,降低库存积压率20%以上。
为现场工程师配备移动端EAM应用,实时接收维修任务、上传检修日志,全面提升运维执行效率与规范性。
场景四:全局管控实现透明管理
如何通过全局可视化提升矿山管理水平?
打造“一张图”智慧管控中心,是实现矿山全景透明化管理的关键。
基于GIS+BIM技术构建高保真矿山三维模型,融合设备运行、环境数据、人员分布等多维信息,实现“一张图”全景监控与仿真。
对接电力SCADA系统与废水处理设施,实时跟踪用电负荷、碳排放量及尾矿库水位动态,帮助企业构建绿色矿山评估体系。
当触发预警条件时,自动启动应急预案,推演不同处置方案的可能后果,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矿山智能化发展前景展望
保障安全管理智慧化
主动预警机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期,显著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优化企业运营成本控制
预测性维护与智能调度大幅降低设备维修费用与能耗支出,为企业节省可观运营成本。
打造绿色矿山品牌形象
全流程可追溯的数据管理满足监管部门要求,强化企业绿色可持续形象。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