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是国家安全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矿山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为矿山安全管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科学的措施。
一、严格准入制度,推动安全合规
1. 完善矿山建设准入标准
首先,《意见》强调了严格的矿山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对于灾害严重的煤矿,尤其是新建产能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煤矿,建议停止建设。建筑矿山应该引入智能化设计,充分结合科技手段,实现生产作业的安全自动化。同时,非煤矿源头管理也极为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和用途管理要求,合理设置矿山,避免勘查不当或是矿山距离过近造成的安全隐患。新设采矿权必须符合特定条件,确保相邻矿体的开发安全。
2.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在推进矿山转型升级方面,《意见》提出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必须分类处置,对于长期停止生产、资源枯竭或灾害严重的矿山,应积极引导退出市场,推动传统矿山的退出与新型、安全矿山的建设。尤其是尾矿库治理,需要合规闭库销号,并制定明确的治理和管理流程。同时,《意见》鼓励大矿山与小矿山企业重组整合,以期提高总体的生产与管理水平,实现统一规划与全面的安全管理。

二、科技赋能,助力智能化转型
1. 加速推进矿山智能化升级
《意见》还强调了科技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矿山升级,特别是对于高难度、高风险的矿山,应加快建立智能化管理与操作系统,打造自动化、智能化标杆矿山。科技创新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应该加强矿山重大灾害预防与治理的科研投入,加大智能设备的研发应用,确保矿山在科技支撑下能有效抵御和处理各种生产安全问题。
2.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为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意见》要求矿山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各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督促企业提高隐患排查与整改质量,针对未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应严肃追责。这一部分同时对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非煤矿山外包工程管理、停工停产矿山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力求通过细化管理与责任落实,提升矿山安全的整体水平。
三、压实责任主体,依法依规治理
1.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其责任落实至关重要。《意见》明确了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承担首要安全责任,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此外,《意见》指出,地方党政领导要负起矿山安全的领导责任,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2. 提升依法执法效能
依法治理是推动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意见》要求加强执法保障,推动矿山安全法的修订与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同时,各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处理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提高执法的震慑力与效果。对重大事故应严格调查处理,对于瞒报谎报行为决不姑息,确保责任得以追究。
四、强化组织实施保障机制
1. 明确分工落实机制
最后,《意见》强调了强化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落实意见中的各项任务与措施。要明确任务的分工和责任追究机制,将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确保政策执行的效率与效果。
2. 展望未来发展路径
通过这份《意见》,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将有助于中国矿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只有各方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才能真正保障矿山生产中的安全与稳定。
五、智慧矿山的发展现状与场景解析
1. 深入分析痛点与转型紧迫性
当前,我国矿山行业面临“安全与效率矛盾”、“成本与维护压力”、“合规与决策壁垒”三大核心痛点。首先,安全与效率的矛盾体现在作业环境复杂(如井下地质灾害、露天矿边坡),安全监控存在盲区;同时“采、掘、机、运、通”等环节协同性差,依赖人工调度,设备综合利用率(OEE)低下。其次,成本与维护的压力主要源自核心设备(如主扇、矿卡、磨机)依赖计划性或故障后维修,运维成本高,非计划停机损失巨大;同时,能耗管理粗放,节能降耗潜力未被挖掘。最后,合规与决策的壁垒则表现为粉尘、废水、尾矿库等环保数据采集不全,难以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各生产、安全子系统数据孤岛严重,决策缺乏全局数据支撑。
在此背景下,智慧矿山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根据《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精神,智慧矿山旨在通过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矿山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这不仅是解决当前矿山行业痛点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 聚焦四大应用场景
场景一:安全生产“事前预警” (安全一体化平台)
面对井下/露天矿复杂的安全风险,智慧矿山如何实现“事前预警”?
智慧矿山通过融合人员精确定位、视频智能分析(如违章抓拍)、地质灾害监测(如瓦斯/水/火预警)以及顶板/边坡在线监测等功能,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安全一体化平台。这套平台不仅能够实时监控矿山各个角落的安全状况,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潜在风险,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转变,从而显著提升矿山的本质安全水平。
场景二:生产流程“协同优化” (MES与智能调度)
智慧矿山如何打破“采、掘、机、运、通”等环节之间的壁垒,实现全局效率最优?
智能采掘与生产执行系统 (MES) 通过打通矿山生产全流程,实现了从原料开采到产品出厂的全程透明化管理。特别是在智能调度系统方面,无论是无人驾驶矿卡还是传统车队,都能通过算法优化路径,合理分配资源,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以某大型露天矿为例,通过部署智能调度系统,该矿山的日产量提升了15%,设备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
场景三:设备运维“降本增效” (EAM/PdM)
设备运维成本高、故障频发一直是困扰矿山企业的难题。智慧矿山如何通过预测性维护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预测性维护 (PdM) 系统,矿山企业可以实现对核心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真正做到“预知性维护”。这不仅可以大幅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总体拥有成本。例如,某地下矿山通过部署预测性维护系统,成功将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了30%,年节约维护成本超过百万元。
场景四:全局运营“一图统揽” (数字孪生与EMS)
智慧矿山如何实现从地表到井下的“一张图”可视化监控与仿真推演?通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监控平台,矿山企业可以构建矿山全景三维模型,并融合能源与环保在线监测 (EMS) 数据,实现对整个矿山运营状态的实时掌控。这种“一图统揽”的管理模式不仅便于管理者快速做出决策,还可以用于培训新员工、模拟应急预案等场景,极大地提升了矿山的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六、总结与未来展望
1. 应用价值显著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应用,为矿山企业带来了显著的价值。首先,在安全保障方面,通过“事前预警”机制,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其次,在运营效率方面,借助智能调度和预测性维护等技术,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再次,在成本控制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节能减排,降低了运营成本;最后,在合规管理方面,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确保了企业符合各项法规要求。
2. 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随着AI、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智慧矿山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无人矿山、生态协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相信,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矿山行业将迎来一个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新时代。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