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十五五规划引领AI+工业互联网融合,打造国有平台生态新引擎
企业AI知识库大模型

十五五规划引领AI+工业互联网融合,打造国有平台生态新引擎

引言: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发布,中国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蓝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的背景下,深化“AI+”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引擎。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面对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窗口期,亟需把握政策导向、突破融合应用难点、构建可持续的生态协同机制。本文以政策解读为核心,深入剖析“十五五”期间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AI+”融合战略的实施路径与价值实现。

一、“AI+工业”融合的实施困境

实施难点:为何“AI+工业”融合难以“一步到位”?

当前国有工业企业在落地“AI+工业互联网”时面临诸多关键挑战。国有企业在推进“AI+工业互联网”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解碎片化、顶层设计缺失等问题,导致平台建设流于表面。尤其是在系统异构性、数据孤岛现象、生态协同能力不足等方面表现突出,造成资源整合效率低下,AI应用难以真正嵌入核心制造流程。此外,AI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场景适配性不强、模型落地成本高、ROI(投入产出比)不确定,进一步制约了其规模化推广。

为何AI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仍然困难?

相较于消费级AI的广泛应用,工业AI对模型的专业性、实时性和安全可控性要求更高,当前通用大模型尚难以满足高复杂度、高风险工业闭环控制需求。加之制造业数据标准不统一、标注成本高,使得AI算法训练难度加大,难以形成可复制的落地范式。同时,中小型配套企业受限于技术能力与资金门槛,难以融入国有平台生态,造成产业链协同断裂。

企业知识库AI大模型

二、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全面发力

国家如何系统性推动“AI+工业”融合?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将“AI+制造”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机构正联合制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提出推动AI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应用路径,并将工业数据要素市场化、AI算法开源开放、安全可信体系建设等作为关键支撑。

财政与金融政策对工业AI发展有何实质性支持?

在财政支持方面,国家计划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向“AI+制造”领域倾斜,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补贴,对AI芯片、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关键环节给予税收减免,并推出低息数字化转型贷款,优先支持国有制造企业构建跨层级平台。此外,地方政府也将设立专项引导基金,推动“AI+制造”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建设。

技术标准和平台生态建设有何规划?

国家将重点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异构集成标准、AI工业应用规范、工业数据可信流通协议,以推动多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协同。工信部正组织建设国家级工业数据空间,支持中央企业打造跨行业、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平台+场景+生态”的多维协同。未来将遴选一批领航平台、标杆工厂,推动“AI+供应链”“AI+工艺优化”等垂直领域示范项目落地。

生态协同与服务支撑体系如何构建?

为打通AI在工业场景的落地路径,国家将开放公共算力资源,建设全国一体化工业AI创新中心。人力资源方面,推动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AI工程师实训基地,开展跨学科复合人才培养,并启动“企业诊断+技术导入”联合服务计划,帮助中小企业识别AI切入点。同时,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平台生态+产业链联盟”的模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智能化。

三、战略价值与未来路径

国有平台的战略意义:不只是技术集成

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是技术整合载体,更是国家产业链安全的“神经中枢”。通过构建统一平台,可打通原材料供应、设计、生产、物流、服务等环节,形成以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协同机制,大幅提升产业链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同时,平台还将整合国家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催生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和工业软件,形成战略科技储备。

“十五五”时期“AI+工业”融合的远景目标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至2030年,要基本形成以“AI+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智能化覆盖率超70%。重点行业如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等将形成“AI+设计、生产、管理”全链闭环。同时,将培育50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工业平台企业,建成500家以上“AI+制造”标杆工厂,推动数据要素成为生产率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思为交互

思为交互科技

思为交互科技是一家“从云到端”的新型物联网及工业4.0技术公司,可以为各类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从硬件到云端全套的解决方案。我公司Galileo OS数据基座融合AI大模型、数据中台、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制造业工厂数字化转型。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全面覆盖安全、生产、质量、设备管理等业务。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