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智慧矿山核心系统应如何整合与支撑?
智慧矿山安全管理平台

智慧矿山核心系统应如何整合与支撑?

引言:当前,我国矿山安全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安全风险高、生产效率低、管理粗放、数据孤岛严重等问题长期困扰行业发展。尤其是传统矿山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安全环境,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进行系统性升级。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及《“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的出台,矿山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正是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当前矿业安全生产的核心痛点

安全事故频发 应急响应滞后

我国矿山作业环境复杂,灾害类型多样,尤其是瓦斯突出、水害、顶板事故等高风险事件时常发生。尽管近年来安全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缺乏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机制,许多事故仍难以有效防控。同时,应急响应流程繁琐,信息传递不畅,导致救援效率低下。

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系统割裂影响协同管理

多数矿山企业仍采用多套独立运行的信息系统(如SCADA、DCS、ERP等),导致数据无法互通共享,形成“信息烟囱”。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阻碍了统一决策和智能分析的推进。

人工智能应用深度不足 预测预警能力弱

虽然部分企业引入了AI技术,但在灾害预测、设备故障诊断等专业场景中,AI模型适应性差、泛化能力弱,未能实现全流程智能赋能。尤其在地质保障、灾害识别等领域,智能决策能力亟待提升。

标准体系缺失 阻碍规模化复制

目前,智慧矿山建设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不同厂商系统兼容性差,制约了整体解决方案的可复制性和推广速度。

决策层对智能化认知局限 投入意愿不强

部分企业高层对智慧矿山的价值理解不足,将智能改造视为额外负担而非战略投资,导致项目推进缓慢或流于形式。

关键装备与机器人应用缺口大

在高危岗位替代、自动化掘进等方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深井、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人工操作依然占主导地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智慧矿山安全管理平台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如何应对上述挑战

构建垂直领域的AI大模型平台 强化智能决策能力

为解决通用AI模型在矿山环境中适应性差的问题,智慧矿山方案提出建设面向矿山领域的专用大模型平台。例如,捷瑞数字在某大型煤矿部署的“矿山垂直大模型”,融合矿山水文地质知识图谱与灾害预测专家系统,实现了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异常自动预警与最优排风路径推荐。相比传统方法,该平台在灾害预测准确率上提升了30%以上。

打造一体化机器人群协同管控系统 推动“少人化”目标落地

根据《矿山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要求,智慧矿山构建了统一的操作系统与通信协议,支持掘进、采煤、爆破等多个作业面的机器人集群化协同控制。如某地下金属矿山通过引入掘进机器人+支护机器人+运输机器人的组合系统,实现了掘进效率提升40%,人员下井次数减少70%以上。

推进地质透明化系统建设 提升灾前预警能力

地质透明化系统通过高精度随钻探测、三维地质建模与动态更新技术,构建矿井虚拟镜像,实现地质环境、设备状态与人员位置的实时同步。在某煤矿试点中,系统可提前72小时预警突水风险,并自动生成应急路线图,响应时间由原来的小时级缩短至秒级。

建立矿山数字孪生平台 实现全景可视化管理

数字孪生平台以“一张图”为核心,整合生产、安全、经营等6大主题域数据,提供三维可视化交互界面。管理人员可在虚拟空间中模拟灾害应急方案、优化开采路径,预判风险并自动触发应急预案。该模式已在多个大型露天矿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应急反应速度。

实施数据治理工程 打通异构系统数据壁垒

为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智慧矿山建立了统一的数据资产目录与服务接口,基于数据湖架构支撑多源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与共享。以某非煤矿山为例,平台接入了来自井下监控、环境监测、人员定位等8个子系统的数据,实现了跨业务板块的数据联动分析,显著提高了运营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完善智能化标准体系 保障系统互联互通

按照《智慧矿山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平台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涵盖网络建设、数据中心、调度中心等环节的标准化规范。例如,采用OPC UA作为主要通信协议,确保各类设备与系统间的无缝连接,为后续智能化扩展奠定基础。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的应用价值与未来展望

显著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AI预警、机器人作业、数字孪生仿真等技术手段,智慧矿山大幅降低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数据,已完成智能化改造的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25%。

持续优化运营管理效率

智能化系统的全面部署带来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例如,某钢铁企业通过构建能耗预测模型,实现用电负荷智能调度,年节约电费超百万元;另一矿山运用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平均设备可用率提升15%,维保成本下降20%。

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

智慧矿山注重环保合规与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对污染排放、能耗水平、固废处置等指标的实时监控与动态优化,推动矿山绿色低碳转型。例如,在某露天矿试点中,边坡稳定性智能监测系统减少了爆破次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千吨。

赋能科学决策与战略管理

依托大数据与AI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层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洞察,为资源开发、产能规划、成本控制等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智慧矿山将持续向更高层次演进。随着5G、边缘计算、工业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矿山将逐步迈向“无人化、少人化、远程化”运营模式。同时,AI大模型将在更多业务场景中得到应用,推动矿山从“经验驱动”“智能驱动”的根本性转变。据《2025智能矿山蓝皮书》预测,到2030年,中国智能矿山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真正进入黄金发展期。

 

数字化矿山解决方案

数字化矿山解决方案

数字化矿山解决方案是针对现代矿山管理需求而开发的智能化系统,旨在通过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矿山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该方案集成了实时监控、智能分析、自动化控制等功能,帮助矿山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