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国家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智慧矿山建设正成为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面对传统矿山在安全、效率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以智能化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正在成为行业共识。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智慧矿山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也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注入了新的动能。
为什么说智慧矿山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当前矿业存在哪些核心问题?
尽管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整体来看,行业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1. 安全事故频发:矿井内复杂环境导致隐患多、风险高。根据应急管理部数据,虽然事故总量逐年下降,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在瓦斯突出、水害等灾害严重区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然较大。
2. 数据孤岛严重:不同系统之间缺乏统一接口,信息无法高效流通,制约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
3. 管理粗放:部分企业依赖传统经验进行生产调度和设备维护,缺乏精准的数据驱动机制,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4. 技术适配性不足:诸如透明地质、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虽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部署过程中仍存在适配难题,影响其效能发挥。
5. 人才短缺:智能化转型需要大量具备数据分析和运维经验的专业人才,而现实中许多矿企面临“有设备无医生”的困境。
国家政策为何如此强调智慧矿山的重要性?
为应对上述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其中特别指出:“对于高难度、高风险的矿山,应加快建立智能化管理与操作系统,打造自动化、智能化标杆矿山。”同时,在《“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25年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的目标,显示出国家层面对智慧矿山的高度关注和坚定推动力度。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的整体构想是什么?
面对这些痛点,智慧矿山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构建覆盖“地质-设计-生产-运营”全流程的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依托于工业物联网(IIoT)、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一个集全面感知、智能分析、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矿山管理体系。通过这一系统,能够实现矿山从勘探、开采到运输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预警。

智慧矿山如何有效应对行业挑战?
如何利用AI大模型提升矿山智能决策能力?
针对当前多数矿山企业AI应用场景分散、模型通用性差的问题,构建面向矿山领域的专用大模型成为一项重要创新路径。该模型不仅具备强大的知识图谱和专家系统功能,还能融合多种来源的数据,如地质保障、灾害预测、设备状态监测等,从而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全面支撑。例如,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钼光大模型”,就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深度学习和优化建议生成,大大提高了决策效率。
地质透明化如何助力精准勘探与灾害防控?
地质透明化作为智慧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下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和实时更新,使管理人员可以直观掌握矿体分布、岩层变化等关键信息。借助随钻探测、岩性识别等技术手段,可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结合数字孪生平台进行模拟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四川资源集团红格南项目即采用此方式,在施工前期成功规避了一次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保障了施工进度。
数据孤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一体化平台得到解决?
是的。针对多源异构系统的接入难题,智慧矿山通常会部署统一的数据治理与集成平台,涵盖生产、安全、经营等多个主题域。通过标准化接口协议和ETL工具,实现跨系统间的数据同步与共享。该平台不仅可以保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还可支撑上层各类应用场景的需求。比如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就通过搭建三维综合管控平台,打通了从钻孔、爆破到选矿各环节的信息流,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闭环。
矿山安全预警体系怎样构建?
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模块:首先,基于传感器网络持续监控关键指标,如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其次,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建立风险识别模型,识别出潜在威胁;最后,一旦触发警报,系统自动推送通知至相关部门和个人,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入视频AI分析能力,识别不合规行为或异常事件,进一步增强预警能力。
设备预测性维护是如何实现的?
通过将设备运行状态参数(如震动、噪声、电流等)上传至云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故障预测模型,可以在设备出现故障前主动发出预警,提醒维修团队采取预防措施。这种“预测+干预”模式不仅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还可避免因突发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风险。徐工集团旗下的某露天矿区便采用了类似方案,其设备健康度评估准确率已超过90%,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
应用价值与未来展望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的价值远不止于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更体现在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上。一方面,帮助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为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展望未来,随着边缘计算、区块链、AR/VR等新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智慧矿山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智能化程度也将持续提高。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多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矿山涌现出来。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