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智慧矿山能否实现“人—机—环”一体化管理?

智慧矿山能否实现“人—机—环”一体化管理?

引言:当前,我国矿山行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安全风险高、生产效率低、管理粗放等核心痛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矿山安全水平。智慧矿山的建设不仅响应了国家政策导向,更是破解行业痛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当前矿山行业面临的挑战

安全风险高居不下

矿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面临瓦斯突出、透水、火灾、顶板塌方等重大安全隐患。尽管国家加强监管,但每年仍有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暴露出矿山企业在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上的不足。许多中小型矿山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智能监测平台,依然依赖人工巡检,难以做到实时预警。

生产协同效率低

传统矿山作业中,生产计划、设备维护与人员调度多依赖人工经验,缺乏统一的智能调度系统。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导致生产过程中的响应滞后,设备空转和停机现象普遍,影响整体运营效率。尤其是在多矿区共同作业的场景下,信息无法同步传输,极易造成资源调配失衡。

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矿山企业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被分散在不同的管理平台,如生产调度系统、安全监控平台、设备检修记录等。由于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整合,数据无法形成闭环,难以支撑企业进行科学决策。许多矿区仍习惯于依赖经验和纸质报表,无法转化为真正的数据资产。

智慧矿山安全管理平台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以AI与数字孪生为核心

智能感知与实时监控系统

智慧矿山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在矿山关键区域部署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设备状态、人员位置、环境参数等多维度数据。例如在某大型煤矿项目中,捷瑞数字实施的智能感知平台通过布设的200余个传感器节点,实现了井下多维度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上传,监控频率达到秒级。该系统通过集成视频监控与环境监测系统,有效将灾害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5秒以内。

数字孪生驱动矿山全景管理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智慧矿山核心技术之一,不仅能实现矿山物理状态的精准映射,还能够通过虚拟仿真进行开采优化和应急演练。以鹿鸣矿业为例,通过构建尾矿库的数字孪生模型,系统可实时模拟库容变化与压力分布,实现风险状态的智能预测,并通过AI算法推荐最优排废方案,减少60%以上的人为干预需求。

AI赋能的预测性维护平台

设备故障是影响矿山连续作业的重要因素。智慧矿山通过AI大模型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提前预测关键设备的健康状态,从而实现预测性维护。例如,山东某钒钛矿通过部署矿山AI专家系统,对提升机、空压机等核心设备进行故障模式识别,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约35%,年维护成本下降超过100万元。

综合应急管理与安全预警机制

通过融合人员定位、灾害传感器与智能视频识别系统,智慧矿山可实现“隐患发现-风险评估-应急启动”的一体化安全闭环管理。在某大型非煤矿山项目中,部署的智能应急响应系统在检测到井下有害气体浓度异常时,可在5秒内自动启动通风装置并通知就近人员撤离。这种快速响应机制使得矿山事故发生率降低了近40%。

数据治理与系统集成平台

数据是智能化决策的来源。智慧矿山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资产目录体系,将安全、生产、经营等六大主题数据整合至大数据中心,打通信息孤岛。例如,某铜矿企业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了矿井三维地质模型、生产调度系统、财务分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使数据分析效率提升了70%。

智慧矿山的实际价值与未来展望

实际应用成果显著

通过智慧矿山一体化平台的部署,矿山企业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还能够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山东黄金三山岛金矿通过地面中控室操作人员远程控制井下采矿设备,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了50%,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与人力资源效率。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随着国家《智慧矿山建设规划》和《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深入推进,智慧矿山将进入全面加速落地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国60%以上的煤矿将完成智能化改造,非煤矿山也将逐步实现“少人化、无人化”目标。届时,AI大模型、工业元宇宙和机器人协同等新技术将成为主流。

面临新的行业挑战

在这一进程中,构建行业标准、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化能力、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等将成为行业共同面对的新挑战。然而,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加码、技术迭代加速,智慧矿山将不仅成为行业发展的发动机,更将成为中国矿业赢得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

 

数字化矿山解决方案

数字化矿山解决方案

数字化矿山解决方案是针对现代矿山管理需求而开发的智能化系统,旨在通过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矿山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该方案集成了实时监控、智能分析、自动化控制等功能,帮助矿山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