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标准的不断提升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增强,“智慧民爆”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信息孤岛、监管滞后、流程复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民爆物品作业全过程的安全可控性。本文围绕思为交互科技推出的智慧民爆信息化解决方案,系统分析其如何通过智能管控系统有效应对行业痛点,并带来可量化的安全与运营效益。
当前民用爆破行业面临的政策监管与安全管理痛点
政策合规压力加大
根据202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GB 28263—2024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企业在安全责任制度、工艺控制、仓储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需满足更高标准,手工记录难以满足动态审核要求。
炸药流向难以全面掌控
当前许多企业仍依赖纸质台账或单一标签识别进行物资流转管理,缺乏基于电子标签或条码的全程跟踪能力,造成在运输过程、现场清点及归还环节中的失管风险。
监控手段落后,安全隐患频发
传统爆破作业现场采用静态视频监控加人员巡查方式,无法对异常行为(如违规发放、未经授权二次分发)和环境变化(温湿度异常)进行快速响应,且存在数据回溯困难问题。
应急响应机制滞后
爆破事故发生后,往往因信息缺失导致应急决策延误,传统应急演练与预案管理缺乏数字化演练和模拟支撑,无法支撑快速调度与协同指挥。

基于信息化的民爆智能解决方案核心功能模块
全流程追溯监管系统:建立“最小单位赋码”体系
该模块应用RFID/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对每一个民爆物品从生产到销毁阶段的数据绑定。
例如:
– 在炸药装箱环节完成电子标签自动贴附
– 数据经由读写器上传至中央数据库,实时记录流转路径
– 若出现超时停留或未授权拆封情况,触发自动报警
此机制极大提高了涉爆品流通环节的可视性与可追溯性,降低被盗、私藏等非法使用的可能性。
实际使用场景示例:
某煤矿爆破项目中,系统识别出炸药出库后在临时存放点停留超过规定时限,立即推送异常提示,并联动视频监控抓拍异常位置画面,最终确认系工作人员操作失误。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构建无人值守式智能仓库
结合物联网传感器(包括温湿度、烟雾探测器)、视频监控、智能门禁闸机等装置,形成“人防+技防”双重防御体系:
– 入出库均需人脸识别与视频存证双验证
– 库存自动盘点,实时更新库存状态
– 发生火警或其他突发事件时自动切断通风系统与电源
此类系统已广泛适用于雷管、导爆索类高敏感物资的集中管理,在提升安全系数的同时有效缓解人工监管人力不足的问题。
运输在途监管系统:打造可视化运输链路
整合北斗/GPS定位系统、车载终端设备、移动端APP,形成闭环监管流程:
– 预设最优路线并监测行驶轨迹,偏移即告警
– 实时视频传输驾驶舱与货物车厢状态
– 异常事件(如超时停车、违规中途卸载)可远程控制车辆限速装置
实际应用成果:
在四川某高速公路爆破工程中,系统成功发现一辆运输车辆偏离规定线路并长时间停靠,后台迅速介入核查,确认为交通故障后协调交通执法协助处理,避免了潜在安全隐患。
作业现场安全管控系统:构建安全边界与行为识别
利用电子围栏、移动终端定位技术与AI视频分析算法,形成作业区域管控网络:
– 只有取得权限认证的人员才能进入指定爆破区域
– 系统可自动识别未穿防护装备、越界行为等违规操作
– 视频录像同步上传平台,便于事后核查
技术亮点:
引入目标分类模型,识别危险动作如“吸烟”、“抛掷物”等,一旦侦测到可实时预警通知负责人。
智能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搭建智慧大脑中枢
融合GIS地理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平台,打造“一张图”智能预警看板:
– 多维度指标汇聚分析,自动识别潜在风险点
– 分级预警通过短信/微信/电话多渠道推送
– 支持多预案切换、资源地图化调拨等功能
应用优势:
通过历史数据训练的风险预测模型,能提前预判雷暴天气引发的作业中断概率,提高应急调度效率。
智慧民爆监管平台带来的数字化价值与转型红利
安全管控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人、车、物、场全链条的数字映射,实现了对爆破作业全过程的主动防控。以广东宏大部分下属企业的数据来看,系统上线后事故率同比下降约60%,违规行为举报减少近40%。
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明显改善
数字化手段替代手工作业后,资料归档时间压缩75%,人工巡更任务减少50%以上,极大释放了一线管理人员精力。
数据共享打破孤岛壁垒
打通公安、消防、应急等多部门数据接口,形成数据协同机制。在跨区域爆破审批过程中,审批节点平均缩短3天。
行业监管精准度跃升
借助数据中台技术,监管部门能够对辖区内涉爆单位形成“一企一档”监管档案,实现风险动态分级评估,并为年度综合评分提供数据支持。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