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以《“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为代表,“智改数转”正在成为引领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与此同时,四川等地积极出台地方配套政策,聚焦专项资金、智能工厂示范、“百城”试点等,为广大企业构建了系统且立体的政策环境。
一、政策与战略解读
“智改数转”在国家层面有哪些核心政策支撑?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与工信部等部门近年发布的多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推动制造业质量、效率、动力变革。2024年出台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特别强调对中小企业的系统赋能,提出“百城”试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升级、产业链协同、人工智能赋能等多维目标,构建部省联动、生态共建的转型格局。
四川及地方如何响应促进数字化转型?
四川省积极响应,印发《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推进企业“智改数转”项目储备,建立标杆企业库,出台数字化转型项目申报、财政补贴、智能工厂评价标准(如《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年版)。政策支持涵盖专项资金申报、智能工厂建设、产业链协同升级、人才培训、服务平台搭建等方方面面,形成强有力的举措支撑和服务保障体系。

二、通用实施路径与申报指南
1. 财政与资金专项申报流程——政策红利如何高效兑现?
以四川为例,企业需在本地登记、依法纳税,符合国家和省级产业政策,项目实施周期在3年以内,具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数字化提升的明确目标。申报单位需具备良好信用、财务和投资能力,并通过当地经济和信息化局平台(如“四川省工业项目资金管理平台”)提交项目申报材料,包含项目方案、预算、实施成效预测等,并接受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
当前设备更新、数字改造、智能升级可获得哪些资金支持?
根据2025年最新工控技改类资金政策,企业设备投入突破5000万元,可获投资额5%奖励,单项数字化改造项目最高补贴可达2000万元,贷款支持享有财政贴息。对“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制造、智能工厂等重点项目,财政给予优先支持。有成功申报经验的“智改数转”企业建议尽早准备材料,结合各级补贴政策灵活申报,尤其关注最新的国债、超长期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
示范项目、标杆工程的遴选标准有哪些?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供应链协同、产业链集成等被作为重点支持方向。以四川10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为例,需通过企业自评、市州初审、专家评审和省级部门公示,全流程依托《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等权威标准。数字化成熟度原则上需达三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龙头优先。例如在“产业链协同改造”领域,需强调上下游企业数字供应链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集成等。
2. 技术标准与能力评价——如何科学规划“智改数转”?
《指标体系(2025年版)》细分为“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大维度,满分100分(含安全可控加分),分L0至L5六个数字化阶段。达到L2及以上即视为完成数字化转型,L3成为“综合集成”标志。指标既便于企业自查短板,也是申报各级项目、评为标杆的技术依据。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免费评测系统进行自诊断,针对性制定设备升级、系统集成、业务创新等专项方案。
“链群融通”“人工智能赋能”等新政策有什么落地建议?
依托龙头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标识解析标准、数据接口开放,助力中小企业“插队”供应链,借助平台资源“上云”、“用数”、“赋智”。围绕典型场景打造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对接“小快轻准”数字工具,缩短实施周期、提升投资回报。人工智能可优先推进在生产质检、能耗优化、客户运营等场景创新,并利用开源工具和公共数据集降低开发门槛。
3. 人才、平台、服务体系——如何保障顺利实施?
强化校企联合培养、职业培训,设立与“5G-A×AI×工业互联网”相关课程,推动低门槛SaaS工业APP在企业快速部署;推广“企业找技术”、“揭榜挂帅”等创新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四川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企业免费提供咨询、案例、资源对接及项目诊断服务,为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全生命周期护航。
三、战略价值与展望
成功实现“智改数转”,除了资金支持,企业还能获得哪些战略价值?
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将带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质量保障、供应链韧性加强等直接效益。同时,数字化转型深度驱动了管理模式创新、绿色发展、本质安全与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企业数字化能力越强,在行业生态中拥有的话语权和资源配置能力越高,能更容易与大企业、平台协同,对接更多政策与市场资源。
企业申报成功的建议路径与数字化实施“组合拳”应如何落地?
第一,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政策窗口,精准把握申报时间;第二,结合企业现状,优先补齐“数字化基础”短板,针对单项和综合集成场景分步迭代;第三,善用外部专业服务平台与政府的免费诊断,实现从评估到规划、申报、实施、落地全流程高质高效推进;第四,重视组织能力和人才梯队建设,推动“数据驱动决策”文化和跨部门协同。通过“政策+技术+服务体系”三位一体,实现从资金到能力的全面跨越。
综合当前国家和四川最新政策举措,企业应锚定“智改数转”,以专项资金申报、平台生态对接、智能工厂建设为支点,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链路跃升。“先小步快跑,后系统升级”,循序渐进,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政策、服务和技术三重利好驱动下,四川及中国制造业必将在2025-2027年迎来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显著跃升的新局面。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sales@idmakers.cn删除,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