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管理系统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BI系统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中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国制造的优势,实现制造产业的创新升级,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战略文件,旨在实现中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其中,发展智能制造是中国从传统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的核心战略目标。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全面洞悉生产过程,保证订单按时生产,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优化生产效率。

在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企业需要建设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对生产制造全流程的监控,优化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制造行业面临以下挑战:

1、数据基础设施情况薄弱:制造企业仍然存在以手工记录数据的情况,数据基础较薄弱,缺乏数据管理机制,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数据不统一、缺失,甚至存在数据上报不准确、瞒报等问题,难以为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支撑。

2、数据孤岛严重: 制造企业有 MES、MRP、ERP 等众多系统,但系统间未打通整合,数据无法实现整合联通,导致产销存等各环节无法协同工作,大量数据储存在业务系统中,未释放数据的价值。

3、数据分析形式固化:目前制造企业的数据分析采用传统的固定报表形式,形式单一,分析维度少,对分析需求的响应周期长,无法满足不同层级用户对于数据分析的需求。

因此,制造行业需要构建 Bl 数据分析平台,对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整合,消除数据孤岛,释放数据价值,并提供多样的图表展示模板,提供数据填报功能,实现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

产品生产制造不同环节,制造行业对于 BI 的需求有所差异:

1、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对用户数据、竞品数据、舆论数据进行分析,洞察用户需求、产品使用反馈等,为用户量身定制符合其需求的产品,满足小规模定制化生产需求。

2、在生产制造阶段,需要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监控,包括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生产时间、产能利用等指标,对生产异常及时预警,保证生产成本、质量、交期在可控范围。

3、在物流配送阶段,通过数据分析实时监控物流配送、库存情况,优化物流配送效率。

4、在运营维护阶段,通过采集传感器数据,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等问题,实现高效的产品运营维护。

5、在维修阶段,结合设备数据分析设备故障原因,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延长设备使用周期。

实践中,格力物流管理部为整合各分厂间的物料配送管理、取代原有手工记录数据方式,需要对物料准备过程进行监控,优化物料准备、检查的全流程效率。于是格力选择建设 BI 数据分析平台,对物料配送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通过采集物料配送过程中的库存数据、拣选备料数据、配送执行数据、分厂接收数据、点检数据等,实现从订单下达.物料点检,到上线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具体的应用场景如下:

首先,对于物料配送的物流分析上,实现对业务运转情况、库存仓位物料比例及存量的实时监控,在出现问题后及时预警、快速补货。

第二,对于运营效率的监控上,实现对订单数量完成比例、拣选进度、订单齐套数量及比例的监控,并对生产车间里各生产机组的生产效率、下线比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运营问题。

第三,对于生产线的监控上,如对于物料齐套检查,可以实时展现检查结果,并根据需求调整检查指标体系。

第四,在质量控制上,实现对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的分析预测,降低生产线残次率。

通过上线BI数据分析平台,格力物流管理部实现了:

1、节省开销,优化流程管控效率。BI 平台提供数据填报功能,减少物料准备、检查过程中的纸质单据,节省开支,提升管控效率。

2、物料生产配送的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对物料准备、生产、配送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生产配送过程中的异常,降低生产异常核查处理时间。

方案电话
联系邮箱
  • 数字化咨询
关注微信
  • 扫一扫,更多数字化
回到顶部